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市城市园林生态模式与布局研究成果

武汉市城市园林生态模式与布局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这样,武汉市园林生态建设就可能再登上一个新台阶,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武汉市城市园林生态模式构建与布局范围按市域、城市规划区、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

武汉市城市园林生态模式与布局研究成果

* 作者:郑泽厚(执笔),金一唯(绘图)。

本文系2005年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武汉城市气候改善与宜居环境优化研究”项目的子课题研究成果。

城市园林生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森林生态、草原生态,也不同于湿地生态,它是按照城市居民各种需求,经过精心设计与构建、包含大量园艺造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作为城市生态的子系统,在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美化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影响城市人群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人们习惯把它称为绿地系统。鉴于在这个系统中,有作为生产者的各种绿色植物,有作为消费者的各种动物以及大量分解者(还原者)微生物,因此绿地系统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这就告诉我们,在研究武汉市城市园林生态模式构建与布局时,必须要遵循城市生态学原理,同时又必须应用普通生态学的方法,当前更应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首先,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建设“生态城市”的宗旨,因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是人类,并不是其他动植物,而从天到地,从建筑物到交通设施等等所构成的环境,则是城市人群的“生境”,我们在城市中合理布局和扩建绿地,目的就在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生产工作效率。“全面发展”,就是在构建武汉市城市园林生态模式与合理布局中,应将城区中大量生态居住社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校园、医院疗养院、机关大院、部队营地绿地与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绿地、绿带、沿江河生态走廊以及各个湖泊公园、大型公共绿地、风景名胜区、城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园区等等绿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全面建设发展的城市园林生态格局,只有最佳的系统结构,才能带来最佳的系统功能,从而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就是在构建武汉市城市园林生态模式与合理布局中,要注意城区与郊区各乡镇的协调发展,老城区改建与新城区开发的协调发展,城区二、三产业合理布局与绿地建设的协调发展,绿地建设中宏观与微观的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同时应注意构建自然与自然、生物与生物的和谐关系。例如,在园林生态系统中,将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因地制宜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互惠共生,有复合的层次、不同的生态位,不仅有美丽诱人的季相色彩,而且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可各得其所,充分利用居住区、街道、大院、场地、庭院的阳光、空气、土壤、水分、养分等环境资源,它们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定有序的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武汉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又包含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三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自然生态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其中作为城市园林生态的绿地系统,是城市自然生态的支撑体系,必须从人、财、物各方面加大投入、抓紧建设好。然而要实现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遍地开花、平衡有序、精心设计、工程优质、增加投资、循环经济、加强管理、全民参与。只有这样,武汉市园林生态建设就可能再登上一个新台阶,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www.xing528.com)

武汉市城市园林生态模式构建与布局范围按市域、城市规划区、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市域包括主城区和黄陂、新洲、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6个远郊区,面积8494km2;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风景区及它们之间的农业与生态用地,面积3086km2;主城区是7个中心城区(含东湖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面积427.5km2。兹就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来论述武汉市城市园林生态模式的构建与布局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