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生态与土壤资源:土壤侵蚀分级、分布与流失问题解析

环境生态与土壤资源:土壤侵蚀分级、分布与流失问题解析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参照南方其他地区土壤片蚀分级标准,特对本区土壤片蚀分级的主要指标作如下规定(表1)。表1土壤片蚀分级的主要指标报据上表,我们对本区三个典型村进行野外观测取得大量数据,并绘制了1∶5000土壤片蚀分布图,对该图量算的片蚀分级面积及其占总面积比例见表2。桐子岗村土壤以中度片蚀为主,其比例较前两村均大;强度和剧烈侵蚀面积及其比例亦是如此。

环境生态与土壤资源:土壤侵蚀分级、分布与流失问题解析

本区典型村土壤侵蚀是以片蚀为主。我们参照南方其他地区土壤片蚀分级标准,特对本区土壤片蚀分级的主要指标作如下规定(表1)。

表1 土壤片蚀分级的主要指标

报据上表,我们对本区三个典型村进行野外观测取得大量数据,并绘制了1∶5000土壤片蚀分布图,对该图量算的片蚀分级面积及其占总面积比例见表2。

表2 三个典型村片蚀分级面积比例

由表2可知,楼寨村土壤片状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原因是旧街林场植被茂密,占了很大面积。姚河村非常态片蚀比例比另外两村都高,表明该村土壤侵蚀相对来说较严重,但仍以轻度侵蚀比例最大,其次才是中度、强度和剧烈侵蚀,然而这三者比例均比楼寨村高。姚河村侵蚀土壤分布特点是,以姚河为界,河流东西两岸丘坡片蚀存在明显差异:东岸封山育林,植被茂密,土壤呈轻度侵蚀;西岸却不然,40°以上挂坡耕地遍布,土壤呈强度至剧烈侵蚀。桐子岗村土壤以中度片蚀为主,其比例较前两村均大;强度和剧烈侵蚀面积及其比例亦是如此。综上所述,这三村土壤片蚀状况,桐子岗村比姚河村严重,而姚河村比楼寨村严重。

本区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是根据野外实测资料进行的。这里疏林地土壤片蚀速度,即每年侵蚀深度多为15mm,个别地段达20mm,仅部分地段为10mm。若按年片蚀土层厚度15mm计算,则土壤侵蚀模数达到18000t/km2·a。实际上,各地段因自然和人为因素不同,它们的土壤侵蚀量是各不相同的。据此,很有必要建立适用于本区各地段的土壤流失预测方程。基本形式类似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

(1)式中A是土壤流失量,即每年每平方千米流失土壤t数;R是降雨因子,表示降雨侵蚀力大小;K是土壤可蚀性因子,反映土壤遭受侵蚀的难易程度;LS是地形因子,与坡高、坡度有关;P是植被因子,与植被覆盖率有关。鉴于本区范围不大,为便于研究问题,可认为降水对土壤片蚀的影响以及遍布全区的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对片蚀的影响,在本区范围内基本一致,故可将(1)式中R·K乘积视为常数λ,即R·K=λ代入(1)式中得:

根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艳生等提出的长江三峡区土壤流失预测方程及其各因子的取值方式[1],我们对其中LS和P公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即(2)式中LS和P的取值按如下公式:

H——坡高(m)(www.xing528.com)

S——坡度(°)

P=C-2·3

C——植被覆盖率百分数

由(2)式可见,土壤流失量A值大小(即侵蚀模数t/km2·a)由当地地形和植被条件所决定。地形对土壤流失量的影响,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侵蚀模数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大,但该模数与植被覆盖率是呈负相关的。

由于土壤流失方程的推导要有实地土壤流失量和地形、植被条件作依据,故我们对已有准确流失量(A)的片蚀地段进行了地形要素和植被覆盖率的测定,其数据见表3。

表3 典型村片蚀地段土壤流失量和地形、植被观测值

根据表3数值,代入(2)式求出各观测点未知常数λ,并计算其均值,得:

λ均值=387.0599

最后导出本区土壤流失预测方程如下:

对于本区任一片蚀地段,在测其坡高、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后,则可应用(3)式计算该地段土壤流失量(侵蚀模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