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湖北农村10个地点,利用澳大利亚集雨器自1996年1月至1998年6月,按季度采集大气降水样品测定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地1997年降水中浓度年均值比1996年显著升高;大多数地点1996年、1997年、1998年1季度和2季度降水中浓度呈逐年升高趋势;大多数地点每年1、4季度降水中浓度高,2、3季度降水中浓度低,说明湖北农村降水中的硫对秋冬作物影响比对春夏作物影响大;湖北农村降水中浓度近两年不仅有时间变化规律,而且同一季度内的地区差异也很明显,在1996年和1997年8个季度10个点的降水浓度最大值中,有4个最大值出现在襄樊,它是目前湖北继宜昌市区、恩施市区之后又一个酸雨发展较快的地区。
关键词:湖北农村 降水 硫酸根 酸雨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郑泽厚,方满,金涛,朱俊林,王宏志,吴胜军,王少平。
原载《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5月第2期:P.248—253.(www.xing528.com)
本文系国家科委立项,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和湖北省教委资助的中澳国际合作项目部分成果。
近两年我国酸雨污染加剧,尤以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严重,湖北处在此范围内。由于我国酸雨是以硫酸根占绝对优势的硫酸型酸雨,其硫酸根与硝酸根的当量浓度之比约为64∶1[1],故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年5月和1998年6月发布的我国环境状况公报,1996年我国县及县以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97万t,1997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852万t(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78.9%),一年就增加455万t。湖北省1997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8.35万t(占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0.8%),比1996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9.51万t,1998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9.16万t(占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6.4%),比1997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0.81万t。这说明,无论从全国还是从湖北来看,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增加,是我国目前酸雨污染呈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对酸雨的监测几乎全部是由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站采集城区降水来进行测定的,例如湖北就有11个城市酸雨监测点,然而同一区域城乡降水中化学组分并不是一样的,在广大农村监测降水pH值及浓度不仅是研究大气污染对农业环境与生态影响的一项重要手段,而且可为研究区域降水中酸性离子与pH值关系提供重要数据。我们在与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共同承担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资助的7658号项目时,为了研究湖北农村降水中对土壤有效硫的贡献,特在全省按原地区设置了10个降水采集点(集雨点),从1996年1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在两年6个月时间里,按季度采集大气降水并分析其浓度。兹将这两年湖北农村降水中浓度变化规律总结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