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是地方志的简称,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4]。方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辑存了具有多种功能的经世致用的珍贵历史资料[5]。古代学者对方志史料的开发利用都是建立在人力基础上,他们逐页逐字地在数量浩繁的方志中搜求翻检所需资料,极为费时费力。数字人文研究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数字人文的研究成果,将文本挖掘、GIS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应用到方志数字化的深度开发中。文本挖掘可以抽取方志中的地名、人名、历史事件等特定信息,以发现各个历史事件随时间和空间的演变规律以及历史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6];GIS的应用研究可以为方志史料知识的整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一种新方法、新思路,借助于地图实现更多方志史料知识的挖掘与揭示,使方志类古籍文献不再是平面的、孤立的资料,而是成为一个立体的、服务于学术研究和经济建设的文化信息知识库[7]。近年来,部分机构和学者开始将GIS技术、可视化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应用于方志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针对目前的馆藏OPAC,以及部分专用方志资源平台在方志的检索、资源发现技术上缺乏针对性、新颖性,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资源查找需求的现状,通过引入新的GIS、标签云等技术,重新建立地方志发现平台,提供了更多与资源特性相关的发现手段,提高了资源的可发现性[8]。上海图书馆开发了“中文古籍联合目录及循证平台”,拟结合内容分析统计、时空及社会关系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实现现存古籍的联合查询、规范控制,供学者循证版本、考镜流藏之用[9]。朱锁玲等人探讨了GIS在方志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借用GIS,实现对《方志物产》中物产分布、物产传播等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制图并进行史料数据的空间分析,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方志史料,为方志类古籍的数字化整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10]。李娜等人以《方志物产》山西分卷为研究语料,抽取其中蕴含的物产名与别名的关联关系为数据对象,借助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通过线值、点度、个人中心网络、连通子网等维度,可视化地展示物产名与别名之间的网络关系,进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知识关联分析,探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在方志类古籍知识挖掘中的应用[11]。数字人文技术特别是GIS技术在方志中的研究越来越成熟,随着数字人文的研究理论日趋完善,数字人文技术对方志的研究会更加深入。作为在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共享和分析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的图书馆,整合异构方志元数据,建立统一规范的发现平台,为方志的研究提供前期保障,尤为重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