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技术手段影响了图书馆的荐购服务方式,从传统的书面荐购、电话荐购,发展为信息时代的E-mail荐购、OPAC荐购、网络荐购,以及微博、微信荐购等。
(1)书面荐购和电话荐购
书面荐购一般定义为到馆读者在图书馆各借阅室中填写《图书馆读者荐购图书登记表》进行荐购;电话荐购即读者可以直接打电话给采编部相关人员进行荐购。传统的荐购方式,需要图书馆采访人员对推荐信息进行手工登记和整理,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回复与处理的周期太长。读者发出荐购请求,图书馆馆员审核甄选的间隔过长,并且图书等资源购买到馆、编目加工又需要一段时间,很多读者因不愿等待而不得不自行购买。显然,这种传统的荐购方式常常使读者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读者使用传统荐购方式的积极性[3]。
(2)E-mail荐购
采访人员将收集到的征订目录发送给学科馆员,学科馆员经过审核、分类后,将其下发给相应的各院系师生,然后院系师生通过目录(Excel表格)来荐购图书。学科馆员逐个收集院系师生的荐购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审核,最终确定可订购的图书清单并发送给采访馆员,采访馆员再次审核后发送订购清单给书商,并将最终采购图书清单以及被拒的荐购清单返回给学科馆员,再由学科馆员将其反馈给荐购图书的院系师生。其间的信息传送都是通过E-mail来完成。
(3)OPAC荐购
OPAC荐购由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ILS)开发商开发,隶属于ILS,一般与ILS有着良好的通信机制,如Ex Libris公司的A-leph 500系统和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汇文系统等,读者在图书馆网站上填写个人用户名、密码,登录后进入OPAC的荐书页面直接输入图书信息来推荐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图书。读者填写荐书表单后,数据将直接推送至图书发订系统中,采访馆员可马上对其进行处理,并给予相应的反馈信息。OPAC荐书表单需填写的书目信息主要有题名、语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ISBN、价格、荐购理由、推荐册数等内容。其中,题名、作者、出版社、ISBN为必填项,必须输入内容才能最终提交,完成一次推荐操作。荐购方式通过OPAC界面进入,读者与馆员之间可以进行互动,读者登录OPAC系统后就可以看到馆员对其回复的反馈信息。若推荐图书意见被采纳,系统自动将图书发订、上架等信息通知该读者。回复的内容可以是已经设定好的模板,也可以是馆员自己书写的内容,但读者必须登录OPAC后才能看到相关信息。OPAC荐购的不足之处在于不支持读者对自身已有的荐书信息进行诸如修改、删除等荐购管理。(www.xing528.com)
(4)网站荐购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从业人员在不断地实践创新,寻找适合读者的图书荐购应用方式。在他们的努力下,网站荐购在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诸多高校图书馆均建立了图书荐购系统或栏目。网站荐购系统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商业化的选书系统;另一种是图书馆根据本馆需求自行开发的荐购系统。
商业化的选书系统一般是由书商或书店所开发的,如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开发的中图海外图书选书系统、当当网的网上虚拟书店等。其中,2014年5月由内蒙古图书馆开展的“彩云服务——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实践活动尤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此类系统的缺点是与图书馆的书目系统不兼容,操作不在同一平台,推荐图书发订及上架等信息不能及时智能地反馈给读者。
图书馆自行开发的荐购系统一般由图书馆自主开发或联合公司定制开发,如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发的图书荐购系统。图书馆将荐购服务网站链接置于本馆网站首页导航中,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首页浏览进入,点击标签进行一站式资源推荐操作。大多数图书馆要求读者推荐时进行身份认证,这样更便于图书馆了解荐购人的信息,还有部分图书馆提供荐购流程说明和相关工作人员联系方式,以便于读者了解和咨询图书荐购的相关问题。
(5)微博、微信荐购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成为普及率极高的即时互动交流工具,集文字、图片、语音服务为一体,已然成为广大读者手机必备的应用软件。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尝试利用新媒体扩大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读者可以通过关注图书馆微博或微信公众号进入首页,在“服务门户”板块中的“读者荐购”或者“扫码荐购”板块进行荐购操作。图书馆的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属于自媒体平台,通过这种服务平台,个人、组织和企业都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的互动。选择全程使用免费平台进行用户运营和维护,无须负担任何成本,这对经费有限的图书馆来说,性价比很高。但受限于微博、微信的服务形式,该荐购方式并不系统全面,仅可以作为图书馆荐购体系的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