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语言的自然节律,唱词各句读的第一个字,即读首字,都表现为强音,这一规律在诗与歌的结合中仍然如此。读首字在强拍(即唱词板起),则词曲的强音同步;逗首字不在强拍而在强拍的后半拍或弱拍(枵眼起或眼起),即词曲的强音错位(强弱规律颠倒)时,这时逗首字依然是强音,而不会依靠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而强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上题所述的不同腔式,其句读除各自可以扩充或浓缩,带拖腔或不带拖腔,甚至加入插句形成各种变化外,特别是通过板起或眼起(即漏板、枵眼板)的不同变化,可以形成千姿百态的腔式变体,以及这些腔式千差万别的搭配使用,形成结构各异的唱段。
词曲节律的同步或错位,将形成音乐节拍的各种变化。偶数节拍中的逗首字眼起,则让了一拍给前面,自己成了奇数节拍;偶数节拍的字拖(占)后面“让”出的一拍,也将使自己变成奇数节拍,从而形成大量的各种偶数节拍与奇数节拍掺和的混合节拍,形成各种珍贵的戏剧性变化。如京剧《苏三起解》的[西皮流水]板,八句唱词用了七种不同的腔式,既富于变化而又通俗、流畅。更有甚者是形成了谱下方标明的混合节拍状态。如:
例6-1
该曲每句曲谱上方的说明,是腔式的名称。共用了七种不同的腔式(仅第四、第六两句相同)。谱下方标明的是实际效果的节拍。全曲51板,如果将1/4改为2/8计算,在102个八分音符(拍)中,实际效果只有52拍属于2/8拍子,仅占51%;而3/8拍子有48拍,占47%;其余两拍属1/8拍子,占2%;3/8、1/8拍子占将近一半的篇幅。这种板位弱化和眼位强化现象,在戏曲音乐中既是常见的,又是独到的。而京剧《空城计·城楼》的[西皮二六]则更典型。记谱、打板均为二拍子,似为单一的偶数节拍。但由于逗首字时而眼起,时而板起,实际上出现大量奇数节拍;特别是头、腰、尾逗按眼、板、眼交错起逗时,形成大量的三拍子。现将《空城计·城楼》[西皮二六]的实际节拍标记举例如下。
例6-2(www.xing528.com)
这段腔的打板和记谱都是规律性的二拍子,但是,“我”“耳”“乱”等逗首字都将节拍中的强拍“送给”了别人,使自己留下奇数节拍;而“景”字后面的过门和“外”字等又占了别人一拍,也使自己成了奇数节拍。加上逗首字总是强音,从而实际效果就成了谱下方标记出的富于戏剧性的、包含大量三拍子的混合节拍。全段22句唱词,9句是完全的3/4拍子,占40%强;其他腔句中还夹有不少三拍子,合计3/4拍子占一半以上。三拍子是一强两弱的一种特殊节拍,它不属于自然节律的一强一弱的节拍,而是强化弱位的一种具有轻快感的节拍。这段腔以三拍子为主轴,将3/4、2/4、1/4、5/4等节拍形成错落有致的混合形态。这种腔式变化,不但造成情感起伏甚而捉摸不定的戏剧性效果,而且大量异于寻常的三拍子错落,更表现出诸葛亮此时蓄意要表达的悠然自得的轻松心态,终于智退司马。如果这段腔全用三拍子演唱,必将平庸、做作,如果都唱二拍子,也可能呆板,甚至显得不自然而带紧张情绪,焉能蒙哄司马懿?
另外在京剧《捉放曹》中,曹操因疑心太大,错杀了他父亲的好友吕伯奢一家。同行的陈宫不满,又急又气地指责,唱了一段西皮快[二六],情绪完全相反。《空城计》是悠闲的,这里却是急切地,一句紧扣一句地,连吸气都来不及,连珠炮似的指责曹操。如:
例6-3
上述情况表明,戏曲音乐除经常有称谓的旋律变化、调式调性变化与板式结构变化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腔式变化。这里的腔式变化以及由之而产生的节拍混合,是比板式变化与曲牌连缀的一般概念要深层得多、看得见、学得到、用得着、效果佳的变化结构形态。民族的传统音乐中,无论是声乐曲或器乐曲,其实际的节拍规律往往不是由鼓师敲击的板位强、眼位弱,也不是遵循记谱者划定的规律性的节拍运动,而是由唱词的逗首字或锣位确定的。传统音乐中大多数戏剧性的效果,常常是由上述腔式的变化形成的。按照此法,不但可以剖析任何戏曲唱段或其他音乐作品的腔式形态与节奏特征,以总结其成败之术,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创造性地选择运用,丰富与提高创作手法。所以说腔式变化是音乐戏剧性变化的基础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