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时期的汉族说唱音乐传承与融合,及其高峰时期的历史背景

明清时期的汉族说唱音乐传承与融合,及其高峰时期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清代初期,一方面,大量的明代说唱音乐延续至此,其中有很多的艺术形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借用、整合与发挥:另一方面,由于清代的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也为说唱艺术进入历史上的高峰期提供了客观的环境。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成立的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首次以“曲艺”一词概称我国的说唱艺术。

明清时期的汉族说唱音乐传承与融合,及其高峰时期的历史背景

说唱又名曲艺,它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通过一种特有的方式把文学和音乐相结合,通过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从概念上讲,说唱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种体裁,它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与语言音调相结合的音乐特征。由于我国各民族、各地域的语言音调的差异,形成了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说唱音乐样式。

(一)唐代——说唱艺术的形成期

唐中期经过一场“安史之乱”的政治灾祸以后,中央政权削弱,社会生活动荡,民心不安。这时的统治者非常提倡宗教寺庙活动。它既是百姓祈福求佛的场所,又成为民间散乐的活动中心,在长安大寺院里僧尼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讲经有“讲经”与“俗讲”两种形式。讲经采用散文与韵文结合的体裁,有说有唱地叙述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俗讲,以歌唱、说白相间,韵散结合的表达方法,构成了说唱艺术的初步形态,奠定了说唱艺术的文学结构。这种艺术形式大多是以第三人称身份叙述故事,有时也会出现说唱者模拟第一人称口吻叙述故事的情形。

(二)宋、元代——说唱艺术的成熟期

宋元时期,文化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繁荣。这时流行的曲种,有“陶真”(在南宋时期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一种说唱艺术)、“涯词”(也称崖词,是继承唐代佛教寺院“俗讲”的衣钵而流传到宋代的一种说唱艺术)、“货郎儿”(最初被称作“叫声”,是一种最初源于宋代不入瓦肆勾栏而只在街头流浪表演的说唱形式,随着元代的灭亡从说唱舞台上消失了)、“鼓子词”(初兴于北宋,因在表演时用鼓为伴奏,演唱当中反复使用同一曲牌而得名),也有集诸家腔调而成的“唱赚”和“诸宫调”。

(三)明代——说唱艺术的发展期

明代说唱艺术的主要种类为陶真、词话、道情、莲花落、弹词等。

1.陶真

宋元以后,陶真在明代仍然十分流行,特别是在南方的杭州一带流传得十分广泛。据明代田汝成的记载:“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大抵说宋时事,盖汴京遗俗也。”由此可见,明代的陶真是由琵琶伴奏,演唱(瞽)者男女都有,但以女性演唱者为最多。

2.词话

明代的词话基本上全盘吸收了元时期的特征,并且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在题材上,明代的词话同元代基本相同,属于叙事性的说唱体,以历史故事为主,体裁上,也有一些短篇作品,但是一些大型的词话开始逐渐得以发展,如这一时期将元代单本叙事体的《水浒传词话》改编成长篇联套的说唱全本以及诸圣邻所编辑的《大唐秦王词话》等。这种将词话大型化的做法说明当时的词话已经有了更大的形式结构,因此也就更适合于表演长篇大套的叙事性作品。

3.道情(www.xing528.com)

道情最早源于唐代道教活动中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的道曲及唱词,如《九真》《承天》等。到了宋代,在道情中开始使用一些简单击打乐器如渔鼓和简板等做伴奏,最终成为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甚至是只唱不说的说唱形式。

4.莲花落

莲花落最初源于唐时期佛教僧侣出门化缘时所唱的“落花”曲子,又称“散花乐”。在形态上,当时的莲花落是属于一种曲式较短小、专门宣传佛教教义与警世格言的佛曲。至宋代,莲花落开始流入民间,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并逐渐演变成乞丐行乞时所唱的“乞丐词”或“贫儿歌”。到了元代,莲花落虽然十分盛行,但由于其形式过于简单,结构较小,始终是一种很难进入勾栏的走唱类艺术。但是由于它的曲调较有特点,因此经常被一些大型的艺术形式所引用。

5.弹词

弹词又称“南词”,这是由于它形成并流传于江浙一带,具有“方言土语”的特征。弹词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开始在民间盛行。弹词艺术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南方地域方言较为复杂,因而出现了各路的声腔和曲腔,并形成了许多江南弹词的风格与流派。

(四)清代——说唱音乐的鼎盛期

清代是中国说唱艺术的高峰时期。在清代初期,一方面,大量的明代说唱音乐延续至此,其中有很多的艺术形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借用、整合与发挥:另一方面,由于清代的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也为说唱艺术进入历史上的高峰期提供了客观的环境

在这一时期,说唱艺术在整体上已经基本定型,“南弹”“北鼓”已经成为说唱艺术的基本格局。

明清以来,说唱音乐的延续和发展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有些古老曲种,如“道情”“宣卷”“莲花落”等,随着时代的进展,不断更新,一直流传至今。

说唱艺术虽有悠久的历史,却一直没有独立的艺术地位,在中华艺术发展史上,说唱艺术曾归于“宋代百戏”中,在瓦舍、勾栏(均为宋代民间演伎场地)表演;到了近代,则归于“什样杂耍”中,大多在诸如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上海徐家汇天津的“三不管”、开封的相国寺等民间娱乐场地进行表演。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成立的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首次以“曲艺”一词概称我国的说唱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