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基于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正式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 “对话”才能建立起来,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这里只做简单、形象的介绍,只要做到能够理解这个过程即可。这三次对话的简单过程如下。
主机A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数据包:“我想给你发数据,可以吗?”,这是第一次对话;主机B向主机A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两台主机一个在发送,另一个在接收,协调工作)的数据包:“可以,你什么时候发?”,这是第二次对话;主机A再发出一个数据包确认主机B的要求同步: “我现在就发,你接着吧!”,这是第三次对话。三次 “对话”的目的是使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同步,经过三次 “对话”之后,主机A才向主机B正式发送数据。
TCP协议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使一台计算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通信系统,往往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
例如,用计算机A(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从 “网上邻居”上的一台计算机B中拷贝大小为8 644 608字节的文件,通过状态栏右下角网卡的发送和接收指标就会发现:虽然数据流是由计算机B流向计算机A,但是计算机A仍发送了3 456个数据包。由于文件传输时使用了TCP/IP协议,更确切地说,是使用了面向连接的TCP协议,计算机A接收数据包时,要向计算机B回发数据包,所以也产生了一些通信量。(www.xing528.com)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
UDP适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比如,经常使用 “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其实 “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能够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例如,在默认状态下,一次 “ping”操作发送4个数据包,发送的数据包数量是4包,收到的也是4包(因为对方主机收到后,会发回一个确认收到的数据包)。这充分说明UDP协议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正因为UDP协议没有连接的过程,所以它的通信效果高;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可靠性不如TCP协议高。QQ就使用UDP发消息,因此有时会出现收不到消息的情况。
TCP协议和UDP协议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适用于不同要求的通信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