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的类型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直到目前学术界也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和依据,教育评价可以有诸多不同的类型。这里主要介绍五种教育评价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评价时间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期阶段进行,目的是了解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接下来的教育或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学期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进行的评价,包括各种摸底考试等。
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为了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真实情况,及时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整以提高教育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因此也称为过程性评价。目的是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提高教育质量,例如中小学的单元测试等。
终结性评价。在教育活动结束时进行,是对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检验和评价。目的是了解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以及它的最终效果,例如中小学的期末考试等。相较于前面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较少,概括的水平也较高,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的要求。
(二)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评价。
绝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的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三)根据评价对象的层次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和微观评价(www.xing528.com)
宏观评价。宏观评价是以教育的全领域或者宏观层面决策的教育活动作为评价对象,这类评价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特点。
中观评价。中观评价一般是以学校层面作为评价对象,对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体性评价,例如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等。
微观评价。微观评价是对某项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对实施教育活动的个体等进行评价。例如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评价等。
(四)根据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做“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毫无数量概念;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而产生的,包含数量化但以描述性为主的材料。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从“量”的角度,采用结构式的方法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数据资料,并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
(五)根据参与教育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依据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教师每学期结束时写的自评报告。
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人作为评价的主体来进行评价。例如教师教学工作的他人评价主体可包括学校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家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