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原理:课外活动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教育原理:课外活动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外活动的内涵和特点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其次,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方向一致,共同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服务。课外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参加的自愿性、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的自主性、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实践性。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课外活动是学校的一条重要育人途径,课外活动应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课外活动的三种组织形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教育原理:课外活动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一)课外活动的内涵和特点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教育渠道,它们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课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一样,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其次,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方向一致,共同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服务。但课外活动毕竟不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是因为它与课堂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课外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参加的自愿性、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的自主性、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实践性。

课外活动与活动课程也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课外活动与活动课程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志趣和特长,丰富其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课外活动与活动课程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名称上的不同,而是有质的区别。活动课程是列入课程计划的正式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它具有课程自身的目标体系,依据课程的目标体系选择活动内容,并有活动指导纲要、活动教材、活动教学参考书等予以保证。而课外活动是课程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不是正式的课程,不受课程计划的限制,在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灵活性较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二)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课外活动是学校的一条重要育人途径,课外活动应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www.xing528.com)

具体来说,课外活动的意义表现在:它有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领域,激发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个性特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三)课外活动的形式

课外活动有三种基本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大多数学生,具有普及性质的课外教育形式。群众性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一般有集会活动、学术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考察、夏(冬)令营等。小组活动是指对某一内容有共同的兴趣与爱好的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与该项内容活动的一种课外教育形式。小组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有学科小组、科技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等。个人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单独进行活动的课外教育形式。个人活动具体包括学科类个人活动,如阅读与写作等;文体类个人活动,如琴、棋、书、画等;另有科技类、劳动类、服务类、休闲类个人活动等等。

课外活动的三种组织形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群众性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领域的兴趣与探求欲望,这是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的基础。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的成果又可以丰富与推动群众性活动,三者应统一规划、全面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