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活动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五个环节。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上好课,教师必须备好课。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是课堂教学结果的反馈。教学工作的所有这些环节,都是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只有把每个环节的工作搞好,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备课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备课的过程,既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备学生,即了解学生。学生认识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起点,为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充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应切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思想面貌、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等,以此作为从事教学的基础。只有对学生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备课时预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恰当,教师所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准确,所设计的教学步骤和方法才能比较好地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备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谈话、听课、查阅学生档案、作业调查、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
第二,备教材。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本学科总的教学目标及各个单元、课题的具体教学目标,领会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的体系范围与深度。其次,要研究教科书,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体系,准确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再次,广泛阅读教学参考资料,选取合适材料以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备教材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透彻了解。“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化”是将教师本人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融为一体。
第三,备方法。根据学科特点、教学任务要求及学生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活动序列。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选用什么教学方法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类: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等;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发现法、研究法等。此外,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课堂学习情况、课外作业和复习等。
第四,备计划,即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具体体现为编制三种计划:一是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见本章末表6-2)。该计划是对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所做的总的安排,一般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编制出来。其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简要分析,本学期或学年教学总要求,各章、节、课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需要采用的教具,参观、实验等活动的安排等。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拟定,一般应由教研室(组)集体备课商定。二是单元或课题计划(见本章末表6-3)。这种计划是对课程标准中的一个较大的课题或教科书的一个单元所做的安排。它的内容包括本单元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课时划分、各课时的类型和主要的教学方法、必需的教具等。三是课时计划(教案)(见本章末表6-4)。课时计划也称为教案,它是备课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与上课关系最直接的一环。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备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写出课时计划(教案)。内容包括: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本课名称、教学目的要求、课的类型、教学进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准备等。其中教学进程是教案的基本部分,包括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时间的分配等。
(二)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上好课,首先要对课的类型和课的结构有所认识。课的类型是指根据主要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正确划分课的类型可以使教师对每堂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课的类型总的来说有两大类:一类是单一课,指在一节课内只完成一种主要教学任务的课。单一课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等。另一类是综合课,又称混合课,指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综合课在中小学经常采用。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时间分配。每一种类型的课的结构都有所不同,并且同一类型的课在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科中,它的结构也不一样。各种类型的课的结构虽然不尽相同,但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等。这五个部分所组成的结构是课的最基本的结构。教学任务不同,便产生不同类型的课,类型不同的课又决定了它们结构的差异,不同类型和结构的课在教学上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方面的情况,正确地选择和运用课的类型、安排课的结构,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www.xing528.com)
要上好课,还要把握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上课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关键的作用,上课应依据教案,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案。教师应在课堂上显示出高超的教育机智,上好每一节课。一般来说,一节好课应该符合以下几点基本要求:①教学目的具体明确。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正确地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到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要求恰如其分,符合学生实际。②教学内容正确。教师对教材的讲解要正确,重视教材的系统性、逻辑性,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③教学组织合理。一堂好课,整个教学过程应设计科学、组织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分配恰当,教学效率高,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④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既能面向全体,又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讲究实效。⑤教学效果好。通过教学,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有所提高和收获。上述五个方面的要求说明,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如何,还要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三)布置和批改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和发展,它对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外作业的形式可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和阅读作业等几种。教师布置与批改学生课外作业应遵循如下要求:①作业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双基”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②作业的分量要适当,作业难易要适度,不能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③教师要使学生明确作业的目的和要求,并给予适当的指导。④对学生的作业,教师要认真及时地检查和批改,并做好讲评工作。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课外辅导可分为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种形式。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要避免以课外辅导代替课堂教学。
(五)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是检查教学效果、调节控制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业成绩的考核一般有考查和考试两种。考查含口头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测验等形式,它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考试是阶段性、总结性考核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包含口试、笔试(闭卷和开卷)、实际技能操作考试等。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通过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进行。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记分结合恰当的评语会对学生产生更有效的作用。
教学工作的上述各个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抓好教学的每个环节,以发挥教学的整体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