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原理:教师素质与责任感的重要性

教育原理:教师素质与责任感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术语,指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在结构和机能上的一系列稳定的特点。教师责任是社会及其群体对教师个人职业角色的期望,教师对这种期望的认同与承担就是教师责任感。广博的文化修养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育原理:教师素质与责任感的重要性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术语,指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在结构和机能上的一系列稳定的特点。但这一狭窄的含义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予以扩大。素质的含义可以表述为: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16]研究表明,“好教师的标准”具有文化、跨体制的一致性,见表4-1和表4-2。[17]

表4-1 中美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素质比较

表4-2 中美民众心目中的好教师的素质比较

根据素质的内涵、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和跨文化的研究,可以把教师的基本素质分为五个方面,即师德、师知、师能、师心、师体。

(一)师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履行教师职责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不仅要遵循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且要不断提高品德水平。教师德行的核心构成有三大要素:教师善、教师公正、教师责任感。[18]教师善,指对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地遵循、对受教育者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发展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把内在善良动机和情感付诸教育实践则变成客观的教师善行。教师需要把教师的善修养成其职业道德、职业生活的现实行为、习惯和信念。教师公正是指教师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具体来说,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一视同仁地关心和教育每个学生。只有当一个教师不仅认识到教师公正的规范、规则,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尊重教师公正的时候,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具有教师公正德性的教师。教师责任是社会及其群体对教师个人职业角色的期望,教师对这种期望的认同与承担就是教师责任感。真正有责任感的教师会在教育中尽心、尽力、尽责。

(二)师知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具备较丰富的知识素养。现在有一种认识认为,教师不需要什么宽厚广薄的知识,硕士、博士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是一种浪费。这种看法未免有些浅薄,也是对教师知识素养的错误认识。其实,知识面广博、深厚、学历高的教师与知识面狭窄、浅薄、学历低的教师,在层次、境界、眼光、思维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力上,肯定不在一个档次。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应包括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和文化知识。

学科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主干部分。教师应系统地掌握并熟练地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应技能,并熟悉本学科历史与现状,了解其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衡量教师的知识水平,不仅看他受过什么教育,学习过什么知识,还要看他掌握到什么程度。其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对教学的影响非常大。所谓理解,第一,要能解释,包括口头或书面的阐释;要能找到例证、佐证和范例;要能类比;能为事物的正确性进行辩护。第二,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特征,得出结论。第三,能把概念、原则、结论、规律运用到新的场合中去。第四,能通过运用使知识得到修正和扩展。教师的学科知识应兼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www.xing528.com)

条件性知识是指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能更好地运用陈述性知识[19]和程序性知识[20]的一种知识类型。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涉及对“如何教”问题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就要对具体的学科知识做出合适的解释,比如进行概念和规则的教学,如何实现知识的迁移,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如何设计提问,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等等。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情境知识是一种临床性的知识,是指教师在变化的教育情境中,由教育经验提供的应对教育现场的实践知识。包括直接获得的个人经验积累和间接获得的他人经验的借鉴。教师的案例分析,教师行为访谈,教学经验介绍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情境知识。

教师除了要具备上述三种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其中包括学科知识的延伸和辅助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师能

教师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的实施和完成的各种能力的结合。教师的能力素养体现在同教育有关的各种活动中。教师的基本工作有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必须以此为核心构建自己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语言表达能力、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和教学研究能力等。

(四)师心

心理素养,是构成心理品质的各种要素(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能力、智力等)在个体身上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特征。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健康的个人心理,增强心理机能,胜任繁重的教师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教育活动的进行。首先,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疏导内心的情绪力量,经得起适量的打击与压力,悦纳自己、悦纳他人等。其次,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自制力。教师情绪的突然变化与波动常常是导致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其名著《教育诗》中有一段真实的描写:“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叫一位名为扎陀罗夫的工学团团员去砍柴给厨房用,那位团员挑衅似的答复:‘你自己去砍吧,你们的人多得很!’这时候,过去几个月的种种事情把我逼到绝望和疯狂的地步,这时我又恼又恨,我抬起手来对扎陀罗夫的脸就是一记耳光。我这一记打得很重,他站不稳了,一下倒在炉子上。我打了第二下,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拉起来,又打了第三下。”虽然马卡连柯是著名教育家,但教育界对这著名的三记耳光的微词颇多,就连马卡连柯自己在评价这三记耳光时也说“这件事从教育学的观点看来是太鲁莽,从法律上说来也不合法”,实际上是“从教育学的绳索上失足跌下来了”。[21]再次,教师应当坦诚。能真诚地坦白自己,犯了错误能坦率地承认并坚决改正。一个出色的教师,并不是没有任何错误,事事都正确的。也许犯点错误并坦率承认,反而会让学生更喜欢、更信赖。最后,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解读学生心理的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22]

(五)师体

教师的特定生活环境和工作性质,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具有较强的耐受力,精力充沛。耐受力指有机体长时间活动与疲劳做斗争的能力,体现在教师身上主要看他对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承受能力如何。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精力充沛,生龙活虎,满腔热忱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但是由于对教师职业对人的体力和精力的巨大消耗量估计不足,忽视了锻炼和保健,当人到中年进入教育智慧的高峰期,逐步掌握了教育的艺术,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信念的时候,却逐渐地未老先衰,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实践证明,教师不能不重视自己的职业特点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无论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搞科研,还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安排班级活动等,都需要付出相当的体力和脑力。教师的劳动,在时间上连续性长,无上下班的严格界限。在空间上广延性大,无限定的工作地点,校内校外都是教师的工作场所。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工作头绪繁多,要经常组织课外活动、谈心、家访等,要操心文娱、体育、卫生、纪律等。体力消耗过多,脑力和精神负担过重容易导致身心俱疲。教师应合理地安排生活和工作日程,坚持体育锻炼,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教师除了要具备上述素质外,还必须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仪表风度是以形象特点为主要内容的人的外部表现,包括人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人的仪表风度虽然与人的生理条件有关,但更与人的社会性因素有关。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在个体身上的综合体现。教师的仪表风度作为一种视觉形象,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作为教师,衣着打扮要整洁端庄,言谈举止应稳重儒雅,精神饱满振作,态度要和蔼可亲,当然关键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提高审美情趣,提高修饰自我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