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意思,是相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的,凡是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作用的人都是教育者。如教师是教育者,父母、年长者及宗教团体中的说教者等都是事实上的教育者。从狭义看,教师是指在学校专门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
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紧密相连。教师职业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作为历史悠久的社会职业,其产生与发展变化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教师职业的萌芽阶段
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主要靠口传身教。各个部落和氏族中,一些生产和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和能人,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随时随地对氏族成员进行各种教育活动。如我国自古相传: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伏羲氏教民以猎,神农氏教民耕种,等等。这些传说中的人物并不是职业教师,但在客观上承担着教师的职责。原始宗教中出现的巫师,其巫术活动也起着传递一定文化知识的作用,这种教育活动与图腾崇拜、巫术祭祀等混杂在一起,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因此,巫师也只能看作是职业教师的萌芽。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的虞庠之学中负责施礼孝之教的老人,夏序之学中传射御之术的善者,都是职业教师的雏形。这时虽有“学校”名称,但这种学校极其简陋,同时一校兼数用。如“虞庠”是养老的地方,也是藏米的仓库;“夏序”是习射的场所,兼做养老和实施教育的机关。因而和专门实施教育的学校毕竟还有区别,只是学校的萌芽。这些教育者也只能看作是教师的雏形。萌芽阶段的教师职业的典型特征便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二)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脑力劳动就成了剥削阶级的特权。他们为了维护、巩固其统治,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在宫廷和官府中由官家办学堂。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垄断着学校,任用一些官吏承担教学工作。这样,由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阶级中分化出了教师。这种教师都在上层建筑中有一定的职位,是统治阶级集团的一部分,生活来源依靠做“官”所得“俸禄”而不是教学所得,因而并非真正的职业教师。究其官师合一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教育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教育大权必然为统治者所执掌;其次,古代典章文物都被官府控制,民间无书而唯官有书,若讲诵史籍,必然由典书官吏所为;第三,礼、乐、射、舞等所用器具,一般藏于宗宙,专供祭祀之用。民间无器而唯官有器,要想学习,也非典乐之官不可。
在我国商周交替时期,古希腊也开始进入奴隶社会。为了对奴隶进行残酷镇压和剥削,斯巴达对贵族子弟实行兵营式的严格军事教育,教官都是由统治者委派的青年武士担任。雅典的官学内容虽然较丰富,但为统治者所垄断,教师也是由国家选派。
(三)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www.xing528.com)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私有、士人兴起、官学衰微、文化下移等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出现,私人讲学之风逐渐兴起。春秋战国时期,儒墨等学派创立。如,孔丘主张有教无类,只要向他缴纳一定的报酬,都可以成为学徒。他开办了规模很大的私学,有弟子三千。他自二十岁就开始教师生涯,其间虽间断地做官从政,但总的说执教约五十年。从这个时期起,中国和世界上就第一次正式出现了以教为业并以此谋生的教师和教师职业。我国私学之风发端于春秋,盛于两汉与唐宋,直至明清,从未间断,私塾种类繁多。历史上塾师受到社会普遍重视。历代塾师一般都有自己鲜明的思想政治观点,主要以收徒讲学为业,其生活来源主要靠学生的学费或束脩、布匹等,经济收入不够稳定。明清以后,学费也有采用轮饭方式替代。书院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讲学者也是我国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官学仍由政府把持,统治者千方百计控制教师职业,教师仍由朝廷委任。如秦代的吏师,汉代的博士,唐代的博士、助教、直教、典学等,都是既从教又从政的官吏,表现出非专门化阶段的“官师合一”特征。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智者派”是最早的教师,以教授无知的人而生存。在中世纪,僧院学校、教会学校多以僧侣、神父、牧师为师。
私学或书院的教书先生与讲学的学者,虽以教书为谋生手段,也只是因其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并不具有从教的专业技能,也没有专业教育机构的专门训练。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社会的总体教育程度很低。当时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十分有限,[8]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也不多。
(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阶段
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必然带来教育的巨大需求,教育需求的大增必将带来对教师的大量需求。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以及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对师资的大量需求,推动着教师职业的进一步发展。师范教育的诞生揭开了教师职业发展的新篇章,标志着教师专业化阶段的开始。
世界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父拉萨尔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成为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从1870年到1890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随着公共教育制度的发展,教师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成功承担教育职责,就必须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
目前,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培养模式正处于多元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普及基本完成,教师需求总量萎缩,质量要求提高。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机构逐渐减少,教师的培养任务大多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来承担。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师范教育体系开始为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等多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体系所取代。中国师范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以独立师范院校为主体形式的发展模式。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普及教育对教师质量要求的急切提高以及用人市场的自由选择机制,客观上要求改革封闭定向的师范教育体制,使教师培养模式走向多元化。[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