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教育目的具有引导方向作用。它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调节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引导师生的行为。其次,教育目的具有计划作用。教育目的为教育活动设计发展方向、计划发展过程和结果,避免了教育活动的无序、紊乱甚至是盲目状态,使教育活动成为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过程。
(二)选择作用
教育目的影响着教育内容、教学阶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选择。在教育内容方面,教育目的制约着内容的选择。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浩如烟海,各类社会文化繁杂多样,教育目的决定着选择哪些社会文化进入教育内容,哪些则应受到批判和抵制。我国古代培养“君子”的目的就决定了以“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育内容。中世纪培养“教徒和传教士”的目标决定了宗教神学在教育内容中的基础性地位。在教学阶段方面,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不同教学阶段的选用,在皮连生提出的“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中,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阶段存在着显著差异。[9]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以同化信息即知识的理解为主的教学目标适宜采用讲授法,而以形成技能为主要目标时,讲授法则不适宜。同样,在教学媒体的选择方面,不同的目标影响着不同的教学媒体的选择。
(三)激励作用(www.xing528.com)
目的是人类对于活动结果的一种指向和规定,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理想。作为理想的教育目的对教育当事人具有激励作用。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所说:“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的力量。”[10]教育者因为有目标的存在,便可运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发挥创造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从而达到目标。明确的教育目的,也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活动中,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就越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
(四)评价作用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教育目的作为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的设想,当然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这一点在目标参照性评价中体现得特别清晰。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依据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总体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路线是否正确、清晰,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需要;依据教育目的,评价教育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依据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
总之,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教育目的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条件是教育目的要科学、合理,要具备与教育目的相应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如师生的观念、各种教育资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