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过程中,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是统一的,是相互为用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个性化的前提,个性化则是有特色的社会化。但两者也有一定的区别,它们的功能指向不同。对个体而言,社会化旨在保证个体为社会所接受;个性化则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谋求个体的高层次的自由发展。社会化强调相同——继承的一面,个性化着重求异——独创的一面。因此在个体个性化的视野中,个体不是以领会和接受社会文化为唯一目标,不是单纯地适应社会,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个体的个性化包含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个体特征的发展,最终促成个体价值的实现。
(一)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人的主体意识可以看成是人对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外部对象的能力,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形成还是主体能力的获得,都要通过教育。“人是所有生物中最无能的,但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脆弱性,正是人之力量的基础,也是人所独有的特性发展的基本原则。”[5]教育通过对人的智能和品德的培养而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于个体来说,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激发和培育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过程。通过接受教育,个体增进知识、提高能力和形成道德观念,从而达到能动地适应客观世界并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www.xing528.com)
(二)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形成
人的个体特征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侧重指人的心理发展,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能力、性格等等。人的遗传素质中蕴含着个体差异性,但个体特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因素,尤其是教育因素。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来实现。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特征,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设计相应的教育模式,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因此,教育可以通过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特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