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长潭湖地区5乡2镇村庄建设风貌现状的调研走访以及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长潭湖地区村庄建设风貌特色形成过程可按时间阶段大致划分为1949年以前、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
2.3.1 1949年以前
1949年以前长潭湖地区村庄建设风貌以传统特色为主。
1.整体营建特征
建筑群落布局、选址体现出对自然的依照,顺应山水地势,形成枕山、临水等多种空间格局。同时,村落空间多以祠、庙为核心,通过村内的主体街巷组织村庄整体空间结构。
2.单体建筑特征
建筑形式多为典型的浙东山地建筑风格,表现为坡屋顶、硬山墙,建筑前后出檐较大。建筑材料多取材于当地,如:块石主要用于砌筑墙基和墙身,卵石用以砌墙、铺路、驳岸、筑篱,木材多用于建造屋架、桁条、椽子以及板壁、门窗等,泥土多用于筑墙、烧制瓦片等。建筑色彩以材质本身的中性灰色、黑色、赭石色为主。
3.设施环境特征
部分主要街道、桥梁以条石铺装,结合古树形成村口、庙前活动广场,村庄的石桥、古道、老树、碧水、群山浑然一体,古朴自然。
2.3.2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80年)
计划经济时期集中建设的乡村公共建筑形成了长潭湖地区新的风貌特色。
1.整体营建特征
村庄祠、庙的中心作用减弱,乡村集体公共建筑组织空间的核心作用逐步凸显,公共建筑的建设扩展并延伸了村落格局和主体街巷空间结构。(www.xing528.com)
2.单体建筑特征
其风貌与传统建筑风貌较为协调。建筑形式仍以传统坡屋顶为主,建筑层数有所增加,局部可见3~4层建筑,建筑室内外空间组织较好地延续了传统民居建筑中室内外空间衔接的特点。建筑材料多以砖、木、石材料为主。建筑主体多以白色粉刷,局部构件以木质并经过油漆,屋顶仍为黑色瓦片。
3.设施环境特征
新建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多为乡公所、兽医站、会堂等,围绕这些公共建筑形成了新的村庄入口、活动广场及其他节点场所,丰富了村庄公共活动的设施和开放空间。
2.3.3 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长潭湖地区村庄建设风貌出现巨大变化,与前两个阶段的风貌特色有较大差异。
1.整体营建特征
出现单一行列式布局的村庄建设格局,同时,原有传统建筑、集体公共建筑逐渐衰败、废弃和拆除,翻建新建住宅逐渐成为村庄风貌的主体,传统村落院落单元空间依山就势的建设格局和主体街巷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
2.单体建筑特征
由于村民自建住宅缺乏有序引导,建筑形式、材料、色彩与传统风貌不协调。部分建筑形式出现平屋顶、坡屋顶、平坡屋顶结合等多种屋顶样式。其中坡屋顶的坡度、坡向均存在多种形式。建筑构件及装饰出现较多西方风格样式;村民新建住宅建筑高度随意,建筑层数最高出现子5层。建筑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新建建筑立面多采用面砖,面砖色彩的饱和度、反光率较传统建筑墙面高,同时铝合金门窗大量使用,窗墙比更高,门窗玻璃色彩以蓝色、绿色为主,导致建筑立面色彩较杂乱,在环境中显突兀。
3.设施环境特征
新建道路空间主要考虑机动车通行要求,尺度较大。以水泥铺设为主。部分新建公共绿地较少考虑与村落主体街巷空间的结合,使用率较低。村落中凉亭、垃圾收集等设施明显增加,在改善村容村貌和卫生环境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使得村落建设风貌要素更为多元,部分村庄景观设施、卫生设施的样式、材料和色彩多样但缺乏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