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人居构成要素和功能结构,黄岩村庄风貌导则探索

乡村人居构成要素和功能结构,黄岩村庄风貌导则探索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居民的增多,风貌格局从点源发展扩大,形成一种多线式的扩展,“点”作为一个能量中心,是风貌结构的主导要素。组成这个系统的物质要素可以归纳为点、线、面三种状态,并相应地形成“点源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三种主要构成方式。

乡村人居构成要素和功能结构,黄岩村庄风貌导则探索

1.4.1 物质要素的功能

功能是一种活力的表示,也可以理解为活动的过程。村落空间要素的功能是指空间要素在村落社会经济发展、乡村建设和村民日常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担当的职责。本书借鉴《乡村中国》一书将乡村属性归为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四大属性,把传统村落风貌物质要素的功能类型划分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1.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是指村落空间要素承载的村落生产及与生产和产业相关的功能。传统村落经济功能带有典型的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作坊、店铺常与住宅建在一起,既是工作场所,也是相当一部分居民赖以维持生计的手段。现代村落经济功能的发展常伴随着独立经营用地出现,与居民居住建筑相分离。产业经济类型也由农业、传统手工业向工业制造、商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部门发展。

2.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村落空间要素承载的村落行政管理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体娱乐、建设及环境管理等社会服务功能。通过这些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村落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村民权利保障和日常交往、公共活动等。

3.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是指村落空间要素承载的村落建筑文化、传统风俗、宗教信仰、民间技艺等文化艺术功能。主要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其中物质文化如建筑文化、乡土风貌;非物质文化如历史文化、民俗、信仰等。村落空间要素主要为人们文化传递提供了条件。人们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在日常的交往中,不知不觉地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

1.4.2 物质要素构成方式及其功能结构

传统村落物质空间布局形态和特征是特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下的反映,具有其特定的自然智慧和社会语义。在传统村落风貌特色营造中,风貌特征的功能结构强调的是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风貌要素之间、功能类型要素之间以及风貌要素与功能类型要素整体间的关系。因此,风貌功能结构核心是通过加强风貌要素与村落系统中功能要素的关系,在保护特色要素的基础上,促进整个村落系统的提升。

1.点源结构及其功能特征

点源结构是风貌结构的基本形式,其功能主要以村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居住功能为主。街巷公共中心为结构核心,公共活动烈度随着距核心的距离增大或自然地形因素而衰减。这类风貌结构通过点的扩展以及与点直接的联系,形成街巷连接。

在点源结构的扩展演进中,在初期阶段,居民依据公共中心,如宗祠等聚居在一个相对集中的位置,公共中心作为村落空间中的点源要素,这些“点”成为村落居民交流、交易、聚会的场所。随着居民的增多,风貌格局从点源发展扩大,形成一种多线式的扩展,“点”作为一个能量中心,是风貌结构的主导要素(图1-2)。

2.线形结构及其功能特征(www.xing528.com)

线形结构的村落空间公共中心呈线形分布,其功能主要以村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居住功能为主。线形风貌结构核心的线形伸展增加了风貌核心的“影响范围”,线形核心改变了单核心结构的向心特征,功能结构具有良好的均衡感,且其可伸展性较好地满足了风貌格局继续发展的需要。线形核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是这一功能结构的关键,一旦线形核心出现断裂,那么功能整体结构将会出现破坏。

在线形结构的扩展演化中,部分村落空间的公共中心由点源结构扩展而成,也有部分是由于运输物资或者商业贸易的需要,人们在传统的农业基础上沿交通轴线逐渐形成居住点或者公共建筑,如旅店、饭馆等。建筑的形成从外到内,同时又从内到外,产生必要的对立面,界面的因素开始出现。随着人口增多,生产发展,建筑逐渐增多,线形空间逐渐围合而成。这类风貌结构呈现出沿道路的自然的直线状或曲线状,其支路较短,形成一种通过式的空间功能结构(图1-3)。

3.网状结构及其功能特征

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村落风貌的网状结构,其功能也更为复合。总体上说,是由于自然地形、村落文化及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使得这类村落风貌结构经历了“点”“线”的发展层次,形成风貌结构中的双核心或多核心,双核心或多核心之间为网状组织方式,核与核之间有强有力的联系,共同构成村落风貌结构的整体格局。如四川黄龙溪古村落,曾是蜀国军事基地,军事据点为点源核心并造就了线形空间的雏形,在发展中村落主体街巷空间沿河流展开。首先,几处民居沿河岸扩展,形成线形的建筑群组;接着,随着物资运输和商品交换的繁荣,形成陆上交通运输线并沿主要街巷形成建筑群。由此两个建筑群围合形成村落的主要线形街巷空间结构。多条主巷与主街交汇,同时伴随着民俗文化活动,宗教空间、会馆等多个核心穿插在其间,使得村落呈现出以几条主要街巷的线形街巷空间结构相连接的网状结构(图1-4)。

总之,传统村落风貌特征之所以耐人寻味、极富地方特色,是因为其风貌物质要素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整体的场所构成,给予人们心理上的认知和控制,而不是依靠单独的建筑或构筑。组成这个系统的物质要素可以归纳为点、线、面三种状态,并相应地形成“点源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三种主要构成方式。作为物质支撑,它们承载了传统村落日常生活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图1-2 点源结构示意图

图1-3 线形结构示意图

图1-4 网状结构示意图

因此,只有整体地、系统地认识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才能更加深入认识到作为单独存在的物质要素在村落整体风貌特征中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也才能够更加深入体会先人历经多少代传承至今的传统村落的建造智慧和文化价值,从而更加准确把握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的关键。避免“对传统村落局部的改造行为,造成对整体村落空间结构的破坏”,导致“建设性破坏、破坏性建设”。这要求我们的规划师一方面应尊重村落自然地理地貌特征、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乃至乡土信仰;另一方面应根据当今生产力、生产关系变化的现实要求,整体保护和积极利用,使得传统村落既可传承历史文化和“乡愁”,又可以获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使得传统村落可以“活”在当下,并绽放其新时代的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