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键词界定及相关研究提供乡村人居导则的探索成果

关键词界定及相关研究提供乡村人居导则的探索成果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而言,学术界对我国传统村落风貌特色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国也较早地开展关于村落结构、功能及其更新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界定及相关研究提供乡村人居导则的探索成果

1.2.1 关键词界定

我们把“传统村落”定义为“在传统农业社会背景和手工生产条件下小规模建造的人居环境类型”。

“风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风格和面貌;风采相貌;景象。可见,风貌不是纯物质的表象,而是事物的内在属性、本质特征通过一定的物质外化形象表现出来,这种外在的形象引起人的思想或是感情活动的具体印象。传统村落的风貌是其外在物质空间环境形象和特定内涵特质的有机统一,是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经济社会文化因素、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等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总体特征。换言之,是其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和物质空间等所综合显现出的外在形象、个性特征的集合。

“风貌要素”是构成风貌特征的要件和因素,是体现风貌特征的基本元素。这里主要关注的是构成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在城乡规划学的语境下,这些物质要素主要是构成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基础空间单元或组件,它们是当时当地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结构”的定义为:事物系统的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连接方式。体现为要素的组织、总合、集合。诸多要素借助于结构形成系统。结构作为组成某一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或相互组织的方式,标志着系统的组织化、有序性的程度。功能作为活力的表现或活动的过程,是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一般而言,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它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同时,结构的调整必然促使功能的转换,两者相互促进。书中“功能结构”是指功能的结构,即功能的结构组织和呈现。

1.2.2 相关研究(www.xing528.com)

传统村落风貌特色与功能结构不仅具有生动的空间美学价值,而且对于村落社会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引发国内外学者思考和探索。

在村落风貌特色的研究中,20世纪80年代,金其铭通过对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的房屋型式研究,指出房屋的型式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社会、文化、习俗的交互影响。在农村每一个地区都存在有一定特色的房屋,这些普通房屋最能体现出人地之间的相关性。彭一刚从传统聚落的形成过程研究其景观环境的特征,指出由于各地区气候、地形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了各地村镇聚落景观的不同。李秋香基于我国10个较为典型的传统聚落,从历史、文化、经济和行政管理的视角,开展大量乡土建筑的调查,综合研究了村落的特征和建筑风格。石楠通过对大都市郊区农村风貌特色的研究指出,郊区特色风貌的保护与建设应把市区与郊区的协调、互动发展作为基本目标,要实现功能与风貌特色的统一协调,要实现政府指导与市场机制的协调。王竹等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乡村聚落的区域分布、公共空间以及建筑营建进行剖析,从操作性角度提出针对浙江乡村的地方风貌特色营建导则。

在村落空间结构方面,马丁(Martin)通过对村落结构的类型学分析,总结出德国巴伐利亚村落六种不同类型的结构肌理,即:自由型村落、封闭/聚集型村落、中心广场型村落、街道型村落、行列式村落和串型村落。他指出村落街巷对于空间形态起着结构性支撑作用。其中街道型村落的建筑在当地的主导朝向内根据道路排列,并保证与水流相近,村落结构随着道路向外延伸而发展。王文卿通过传统聚落空间的特征要素对村落总体结构进行解释,指出各地村落的进口处都有类似的标志性建筑物,这不仅是村落的标志,而且是人们共有的一种意识的反映,它们集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同地域村落通过特征要素所表现出的内在的、普遍的多样性和相互关联的共性,即是人们对传统村落总体结构所共有的一种意识。范少言对村落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村落空间结构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其中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与乡村环境条件和城乡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村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是乡村劳动力生产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生产中新技术的使用。

在村落功能方面,日本在乡村复兴中,强化乡村旅游在村落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扩展村落功能。通过结合都市人对于休闲旅游的需求背景,推动农业生产及乡村产业向观光、度假方向发展,形成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扩展村落功能。法国乡村建设更新过程中通过乡村空间建设不断完善村落空间的多样化功能。乡村功能经历了由农业生产地向农民居住地,再向城乡互动的多功能地区转变的过程。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林若琪等对乡村多功能发展及其景观功能塑造进行了研究,指出乡村景观功能是塑造村落多功能的潜在动力和机制。对于现阶段转型中的我国乡村应该妥善规划和运用并积极重塑景观的多重功能,通过乡村景观实现地方化结合现代化、精致化的乡村地域功能发展,为村落产业经济的成长带来另一种创新模式。王勇等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功能变迁进行了研究。他们基于表征乡村转型的两个重要维度——乡村功能和空间形态变迁,认为伴随着村落功能转型,乡村生产、生活的空间分化日益明显。在“三集中”政策作用下,在乡村功能分化、乡村空间形态建构中,政府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学术界对我国传统村落风貌特色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国也较早地开展关于村落结构、功能及其更新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村落风貌反映了特定地域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和建造技术的特征,其特色要素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并随着村落及其功能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从物质要素、构成方式及其功能整体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对村落风貌特色营造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