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萧家池与九巷浜:传说中的历史地名与酿酒之所

萧家池与九巷浜:传说中的历史地名与酿酒之所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亭镇华阳村七组苏锡公路西侧,有一个自然村叫九巷浜。九巷浜有几户姓肖的人家,肖家南面约一百米有一个池塘叫“肖家池”。所以肖家池,其实应该是写作“萧家池”。萧家房屋连片,庭院深深,院内有一池塘,被人们称为“萧家池”。萧家池水质极佳,适宜酿制各种酒品。萧家在定居地开了一家酒坊,用当地优质的糯米、麦芽和萧家池的池水酿酒。虽然酒行浜早已不再酿酒,但它地名的读音没改,只是写法变成了“九巷浜”。

萧家池与九巷浜:传说中的历史地名与酿酒之所

望亭镇华阳村七组苏锡公路西侧,有一个自然村叫九巷浜。九巷浜有几户姓肖的人家,肖家南面约一百米有一个池塘叫“肖家池”。“肖”这个姓,其实一开始都是写作“萧”的,后来被误简化为“肖”。所以肖家池,其实应该是写作“萧家池”。关于它的故事,传说要追溯到秦朝末年。

当时,秦王朝的残酷统治使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农民揭竿而起,暴发了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天下英雄纷纷响应。再后来发展成楚汉相争,即项羽刘邦争夺天下。

当时汉王刘邦手下谋士众多,但缺少夺天下的大将之才。将才韩信一开始也未得到刘邦的信任和重用,刘邦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韩信还差点被处死。后来即使免死,刘邦只让他担任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他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萧何闻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经过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他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将其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就有了反心。刘邦的妻子吕后知道了,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

据此,后世才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语。

韩信一死,满朝文武百官,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被皇上杀掉。

这时张良心中最有数,知道刘邦这个人心胸太狭窄,大臣们与他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遂想了个办法避走他乡,隐居起来。

这一切萧何一一看在眼里,但他不露声色,上朝下朝,管好自己分内之事。他知道当初是自己力荐并劝说,刘邦才重用韩信的,如今韩信出事,自己肯定难逃干系。他也知道自己肯定是走不了的,只能让家眷和儿女们离开这是非之地,以免遭杀身之祸。(www.xing528.com)

走到什么地方去,哪里才能让他们安居避难呢?萧何考虑再三,认为江南太湖一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宜种植稻、麦、油菜,也适合种桑养蚕,人只要勤劳,不怕吃苦,都能安居乐业。于是他便让妻子儿女分批偷偷迁徙到太湖东部后来的彭华乡五都十五图定居。

萧家来到望亭以后,后代逐步分散到其他各地。他们牢记“勤事农耕,积极经商,以善待人”的祖训,不久便成为当地的大户。萧家房屋连片,庭院深深,院内有一池塘,被人们称为“萧家池”。

萧家池水质极佳,适宜酿制各种酒品。萧家在定居地开了一家酒坊,用当地优质的糯米、麦芽和萧家池的池水酿酒。后来他们酿的酒名气大了,人们把酒坊的所在地称为“酒行浜”(一作“酒巷浜”)。

酒行浜酿造的黄酒甘甜清醇,香气扑鼻,回味无穷,畅销大江南北。但也引起了同行的忌妒,一位老板派人前来暗访,他们得知萧家酒好主要是萧家池水质好,于是用金钱买通萧家佣人,里应外合,趁萧家进货之机,把一车食盐倾倒在池中,神不知鬼不觉地破坏了萧家池的水质。

从此以后,酒行浜萧家酿造的黄酒质量一落千丈,萧家也逐渐败落。

虽然酒行浜早已不再酿酒,但它地名的读音没改,只是写法变成了“九巷浜”。

口述人:尤万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