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望亭镇南部与通安镇接壤的地方,有个吴泗泾村。这个村里有两条河流,东首一条叫“小吴泗泾”,西面一条叫“大吴泗泾”,这两条河都北起田钵头港,南至前溪港。
传说,这里曾住过一位名叫吴汉民的老汉。他家有良田近百亩,房屋十多间。他很早就成家了,可一直没有孩子。夫妻俩寻医问药,好久才陆续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吴继祖,小儿子叫吴继宗。夫妻俩由于老来得子,对两个孩子都很宠爱,特别是吴老汉的老伴对小儿子格外宝贝。小儿子要啥依啥。
吴汉民为了儿子更有出息,把私塾老师唐贤生请到家中。吴老汉大儿子吴继祖非常认真,听从老师教导。可是小儿子吴继宗读书却有口无心,常常听听课就睡着了。吴汉民从唐老师那里知道了,有了火气,就想教训教训孩子。可是还没打他,吴继宗就大哭大闹起来。在屋内做家务的吴老汉老伴听到小儿子继宗的哭声,立马赶来,对老头子说:“读不读书有什么要紧?你要打就先打我吧。”几次三番下来,唐贤生怕影响夫妻的感情,就再也不说什么了。
时间过得很快,吴老汉的儿子们陆续长大成家。可是兄弟俩一勤一懒,家中矛盾不断。小儿子继宗成天吃喝玩乐,闹着分家,最后无奈,在老伴的撺掇下,终于同意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由于经年劳累,吴老汉卧床不起。他一连咳了数天,最后撒手人寰。没几日,老伴也伤心过度,离开了人间。(www.xing528.com)
两人只能各过各的。在分家后,继祖、继宗都在种田之余从事养鱼。到了春季放养鱼苗时,两兄弟都照着师傅的要求放养了。吴继祖把老师傅教的饲养方法一一记在本子上。他常常同妻子一起到太湖边去掏螺蛳、摸蚌,回来后投入河中。由于夫妻严格按照古法养鱼,勤勤恳恳,所以他们养的鱼又多又大。吴继宗呢,平时好吃懒做,对鱼池更是疏于管理,全靠他的妻子一个人料理。
又到要过年了,外地收鱼的人来了。他们见到吴继祖夫妻和外来帮工正在排干鱼塘中的水,天虽然很冷,但继祖这里满塘鱼跃。上去一过秤,草鱼和青鱼最小的四斤,最大的超过十五斤,鳊鱼和鲢鱼也长得肥肥胖胖的。没几天,这里上万斤的鱼全部一售而空。再看西边河港上,吴继宗家也在起鱼池。可这里的鱼太小了,最大的也就四斤,小的更小。所以收鱼的人都看不上。吴继宗只能自己挑了两筐鱼到街上去卖,结果自然也没卖出几个钱。
从此这里的人们,半开玩笑地把吴继祖放养鱼的河港叫成“大鱼四斤”,把吴继宗放养鱼的河港叫成“小鱼四斤”。望亭话里,“鱼”和“吴”同音。于是“大鱼四斤”“大鱼四斤”渐渐就被讹为“大吴泗泾”“小吴泗泾”,并作为这两条河的正式名称。
口述人:隆运道、吴小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