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俞樾《诸子平议》版本略异术语研究

俞樾《诸子平议》版本略异术语研究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傳統校勘中,“某本作某”、“一本作某”、“今(本)作某”這三個術語一般用於指出不同版本文字的異同。上述三例都是用“一本作”標明俞樾引用他注中未注明的某一版本異文。《讀書雜誌》表示版本異文的用語與《平議》相比,稍有不同。《雜誌》中常用的表示版本異文的術語有“某本作”、“當從某本作”、“當依某本作”、“一本作”等。《劄迻》也用“某本作”指明版本異文。

俞樾《诸子平议》版本略异术语研究

傳統校勘中,“某本作某”、“一本作某”、“今(本)作某”這三個術語一般用於指出不同版本文字的異同。具體情況如下:

(一)某本作某

《平議》中使用“某本作某”共計73條,指明某一具體版本的異文。例如:

(73)故曰早知敵則獨行。(《管子·兵法》)

俞氏曰:宋本作“而獨行”,當從之。“而獨行”者,如獨行也。《七法篇》曰:“故蚤知敵人如獨行。”(《諸子平議·管子二》26)

(74)仲父之病疾矣。(《列子·力命》)

俞氏曰:“疾”,盧重元本作“病”。當從之。《莊子·徐無鬼篇》同。(《諸子平議·列子》318)

全書“某本作某”的“某本”引用情況如下表:

表2-2 《平議》引用版本情況統計表

(二)一本作某

《平議》使用“一本作某”15條。和“某本作某”不同,“一本作某”多表示未標明版本名稱之版本異文,多爲引用《釋文》等故訓之說。

(75)函車之獸,介而離山。(《莊子·庚桑楚》)

俞氏曰:《方言》:“獸無偶曰介。”一本作“分”,非。(《諸子平議·莊子二》P367)

李案:“介而”,《釋文》云“一本作分,謂分張也。元嘉本同。”俞氏所言“一本作”當引自《釋文》。

(76)夫白鶂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蟲雄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化。(《莊子·天運》)(www.xing528.com)

俞氏曰:“而化”一本作“而風化”,當從之。郭注曰:“鶂以眸子相視,蟲以鳴聲相應,俱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風化。”是郭所據本,兩句皆作“風化”,故總釋之如此也。(《諸子平議·莊子二》P356)李案:俞氏此“一本作”當引自司馬彪《莊子注》。

(77)鲁梁之於齐也,千穀也,蠭螫也。(《管子·輕重戊》)

俞氏曰:“千”,一本作“子”,當從之。“子穀”,蓋穀之不成者,猶言“童蓈”矣。《說文·艸部》:“蓈”,篆下云:“禾粟之 ,生而不成者,謂之童蓈。”“子穀”、“童蓈”,其義一也。(《諸子平議·管子三》P117)

李案:俞氏所言“一本作”乃引自尹知章注《管子》。

上述三例都是用“一本作”標明俞樾引用他注中未注明的某一版本異文。《平議》中,部分“一本作”並未確指某具體版本,而只是俞樾的主觀推斷。例如:

(78)凡說之行也,道不智聼智,從自非受是也。(《呂氏春秋·雍塞》)

俞氏曰:畢以“自”爲衍字,是也;以“道”爲“有道”則失之。道者由也,“道不智聼智”者,由不智聼智也。“由不智聼智”,“從非受是”文義一律。言說之所以得行者,以人主能由不智而聼智,從非而受是也。“從”下衍“自”字者,“從”與“自”同義,疑一本作“從”,一本作“自”,而傳寫合之。畢以“道”字屬上句讀,而釋爲有道,失其旨矣。(《諸子平議·呂氏春秋三》P497)

李案:俞氏所言“一本作”並非某具體版本異文,而是其主觀推斷。

(三)今(本)作某

《平議》中使用“今作某”61處,“今本作某”8處,表示校者所見當時通行本之文字。例如:

(79)跌袵宮壁。(《淮南內篇·齊俗》)

俞氏曰:“跌袵宮壁”,於文未明。高注曰:“跌袵至平公衣袵中宮壁。”疑本作“跌袵中壁”,“跌”猶越也,言越過平公之袵,而中於壁也。今作“宮壁”,卽涉注而。(《諸子平議·淮南內篇二》P617)李案:俞氏所言“今作”乃其所見當時通行本之文字。

(80)夏約故曰礿。(《春秋繁露·祭義》)

俞氏曰:此本作“初受故曰礿”,卽承“夏之所初受”而言,與“始生故曰祠”,“先成故曰嘗”,“畢熟故曰烝”皆承上而言者一律。因上文“初受”作“受初”,於是此文亦作“受初”。而今本作“夏約”者,卽“受初”之。“受”之與“夏”,“初”之與“約”,字形皆相似也。(《諸子平議·春秋繁露》P539)

《讀書雜誌》表示版本異文的用語與《平議》相比,稍有不同。《雜誌》中常用的表示版本異文的術語有“某本作”、“當從某本作”、“當依某本作”、“一本作”等。《劄迻》也用“某本作”指明版本異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