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麓湖流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湖体东西较长,南北较窄,呈新月状,湖水从东南岸的落水洞经暗河排入华宁县境内,汇入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
当湖面海拔为1796m时,湖泊面积为37.26km2,湖容积为1.676亿m3,多年平均容积为1.12亿m3。湖东西长约10.4km,南北平均宽约3.5km,湖岸线全长约32km,最大水深6.8m,平均水深4m,全湖自西向东逐渐加深。根据《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2018年):杞麓湖最高蓄水位为1796.62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对应水位5.2m),最低蓄水位为1793.92m(对应水位2.5m);按照功能和保护要求,杞麓湖划分为两个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包括水域和最高蓄水位湖岸线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m的范围,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以外的径流区。
杞麓湖无明显出流口,为一封闭型高原浅水湖泊,湖泊唯一自然泄水通道为湖东南面的岳家营落水洞岩溶裂隙,泄洪至华宁王马龙潭出露后流入曲江。湖泊落水洞出水口处,建有两孔平板闸门控制出流,落水洞泄洪能力仅3m3/s左右。
1983年旱灾,湖水濒临枯竭。1986年洪灾,湖堤决口四处。1998年湖水位平湖堤顶,经全力抢险,才保住湖堤。2001年5月25日至6月18日15天入湖洪量达到了4100万m3,为30余年来最大值,湖水位突破历史最高洪水位,达到了1796.85m(对应水位5.54m),使沿湖四乡镇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7000余万元。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杞麓湖的淹蓄矛盾是通海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杞麓湖从形成以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湖面由大变小,湖水由深变浅;容量由多变少;湖底由深变浅。湖面向盆地的北东方向迁移退缩,现在只偏踞盆地的东北半部,西南半部已变成大片湖积平原,兴蒙乡以下形成悬湖、悬河,地表径流不能自流进入。
2003年3月13日省计委以云计农经〔2003〕198号文批准杞麓湖调蓄水泄洪隧洞工程开工,至2008年3月6日实现全线贯通。杞麓湖调蓄水泄洪隧洞进口底板高程1792.75m,杞麓湖正常蓄水位可提高到1796.11m(对应水位4.80m),20年一遇洪水相应最大下泄流量为18.0m3/s,防洪保护面积达4.6万亩,保灌面积达8.5万亩。(www.xing528.com)
从1958年有放水记录以来,到1998年止,共泄水22次,总泄水量5.32亿m3,2010年以来没有出湖水量。1958年开湖放水后,退出大片湖滩,沿湖群众将大量泥土推入湖内造田,先后扩大面积12300亩(不含老海田4200亩),使杞麓湖湖面面积由原来的72360亩缩小为现在的55890亩。由于湖面缩小,加上径流区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湖底淤积加剧,湖水容量由2亿m3减少到1.5亿m3,调节能力大为减弱。
杞麓湖主要入湖河流为红旗河、者湾河、大新河和中河四条。其中,红旗河发源于流域西部的曲陀关,发源地海拔高程2100m,河流全长22.7km,流域面积174.21km2,年平均流量3816万m3/a;者湾河发源于流域北部的文笔山西麓,河流全长8.3km,流域面积47.68km2,年平均流量599万m3/a;大新河发源于五垴山西麓,河流全长11.6km,流域面积57.22km2,年平均流量820万m3/a;中河发源于秀山,途经李家营、县城,全长4.9km,并接纳县城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年平均流量891万m3/a。此外,还有十里沙沟、二街沙沟、姜家冲沟、大桥沟及窑沟等十余条季节性小河分别由四周汇入杞麓湖。
图5.1-1 杞麓湖流域水系图(见彩图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