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区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相继走过了“一区多园”和“产城融合”等国内常见的发展模式。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地形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一直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兰州新区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应运而生,未来将成为兰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板块区域。
事实上,兰州新区建设是兰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兰州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进入到新时期,土地资源紧张、开发效率不高、产业升级换代难以实施、城市综合实力提升瓶颈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局限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自然因素而言,兰州是西北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两山夹一河”的地形在空间上严重地制约了城市发展。首先,城区土质多为湿陷性黄土,承载力差,可供城市开发利用的总面积仅为207 km2,并且这些用地在空间分布上较零碎。其次,由于部分阶地坡度较大,不宜进行城市建设开发。例如兰州高新区七里河彭家坪园区约18 km2范围内,可利用面积大约只为8 km2。土地资源总量有限,由于地形限制可开发利用面积变得更少,若通过开山造地则成本更高。这些因素促使兰州城区不断向外寻求建设新组团,以保证高新区长期稳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兰州的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盆地内部,因此城市发展主要在市内选址扩区。2003年以后,由于空间的制约,中心城市同心圆式扩张的边际效益将逐渐下降,城市扩展进入定向蔓生阶段,出现沿交通轴线生长的发展态势。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河谷通道构成城市轴发展的地形基础。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迅速形成以兰州中心城市为节点的放射状交通网络体系,从发展趋势来看,5条扩展轴线将成为未来兰州城镇体系扩展的主导方向,它们是沿黄河、湟水谷地向西发展,沿庄浪河谷、兰新铁路及国道向西北发展,沿中川机场高速公路至秦王川盆地向北发展,沿兰白高速公路及国道向东北发展,沿宛川河下游、陇海铁路及国道向东发展。5条轴线犹如五根手指,中心城市则如手掌心,形成了指状发展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兰州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东扩西展,南伸北拓”“榆中新城”“城北新区”“兰州新区”等战略。这些战略不仅体现兰州市在向外拓展时所做的各种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兰州城区扩区及园区选址起到了导向作用。兰州新区扩区就是重点目标之一。
(2)就区位经济因素而言,城市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对“智力”资源依赖程度极高,因而企业及高新区位置一般靠近大学、研究院等“智力”密集区。兰州现有高新区靠近中科院、兰州大学、航天所等科研院所,这些科研单位为兰州高新区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高新区内,研究所、大学的科研成果商品化,产生了经济效益。同时,高新区给这些科研院所提供了一个技术展示平台,能够将市场信息传达至科研机构,为其提供研究方向,也为科学技术商品化提供了捷径。此外,高新区的发展也推动了“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信息交流,高新区与科研院所都能获得提升。鉴于“智力”资源对高新区的重要作用,兰州高新区在几次扩区时都围绕着中科院、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所附近片区进行,以保证高新区可以与这些科研单位充分地进行技术交流。(www.xing528.com)
然而,近年来兰州市城市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各类企业建设的新园区往往几年后就会被扩张的城区所包围,并且这些扩张的城区大部分是机关和房地产项目,不能搬迀,而高新区需要扩区进行后续发展,高新区与城市建设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会出现冲突。同时,城市规模快速增长使得商业活动渐渐向城市边缘扩张,带动了郊区地价增值,郊区和城市中心区域的地价差距越来越小,增加了高新区建设的投资成本。特别是不断上涨的租金使高新区无法发挥其政策优势,因此高新区需要不断向外寻求更廉价的土地,发挥其经济优势。
(3)就交通与人口密度因素而言,兰州老城区中心组团问题突出并难以直接解决。事实上,兰州市区目前已形成以西津路、滨河路、东岗路、安宁路、西固路,以及酒泉路、张掖路、庆阳路、天水路、白银路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系统。其中,城市主干道以东西向为主,平行于黄河走向,集中了城市大部分交通量,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为此,一些企业充分利用上述交通便利,开发沿途一些农地,在交通线两侧布局了各类商业网点,发展了一些仓储运输业,从而将市区内四个相对独立的片区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带状城市空间形态。与此同时,在市区内部主要交通干道的交汇处,人流、车流量大,往往会出现一些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以及娱乐广场,如西关什字的亚欧商厦和张掖路商业街,火车西站的西太华、黄金大厦和新华书店,南关什字的西北书城和赛特购物中心,以及融购物与娱乐为一体的东方红广场等。随着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这些地段的集聚和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空间形态上会表现为更大的集结中心,城市多中心组团结构的空间特征将更加突出,这种组团现象导致老城区城市空间的“就地改造”几乎不可能实现,新区建设将成为必然选择。
另外,兰州老城区的交通问题同样阻碍了地方产业升级并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为了尽可能获取信息和接近市场,交通条件就成为高新区建设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其一,便利的交通区位使高新区可以尽快地完成原材料输入、制成品输出过程,让高新区在接受投资时更具优势。通过信息交换,高新区引进先进技术或设备,并根据市场反应研发出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其二,完善的交通设施也给高新区发展带来了便利。交通设施对高新区人流、物流内外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和机场等对外交通设施附近选址可以减少货运费用,提高运输效率。因此,交通条件与高新区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密切的联系。位于河谷地带的兰州,与平原地区城市相比较,交通区位和设施建设受到诸多限制。兰州高新区在历次扩区时,都将交通条件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择因素。无论是在最初选址的雁滩,还是在后期选址的马滩、彭家坪、榆中定远、兰州新区进行扩区,可以看出,尽管高新区所有园区的选址都会优先考虑交通区位因素,但效果始终不尽人意。
(4)就城市高新区长期发展政策因素而言,在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战略指导下,兰州必须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新材料、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等新兴高科技产业逐步替换了落后产业。然而,经过以往26年的发展,虽然规划面积从刚批准时的5.2 km2增加到2016年的182.77 km2,扩大了35倍,但土地存量却已不多,规划范围内剩余的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空间不足,不仅新洽谈的项目无法落地,而且已经签约的项目也不能按时建设,这将阻碍高新区正常发展。国内其他高新区在面临空间受限时,通常会采取高新区土地资源再开发或者扩区两种方式予以解决。若借鉴其他高新区土地二次开发经验,兰州高新区会面临以下问题:①兰州高新区现阶段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完全支撑长期的高新区更新建设;②以提升容积率为主的高新区更新建设影响范围只限于高新区,不能达到有效推动城市开发建设的目的。因此,兰州高新区选择扩区方式实现兰州高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和带动城市发展的双重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