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脊髓和脑的被膜:硬膜、蛛网膜和软膜的作用

脊髓和脑的被膜:硬膜、蛛网膜和软膜的作用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脊髓和脑的表面由外向内包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3层被膜。它们有保护、支持、营养脊髓和脑的作用。(一)脊髓的被膜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分别称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硬脊膜两侧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被膜相延续。硬脑膜在枕骨大孔的边缘处与硬脊膜延续。与软脑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与脊髓的蛛网膜下隙互相交通,内含脑脊液。脑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较宽大称蛛网膜下池,如小脑延髓池等。

脊髓和脑的被膜:硬膜、蛛网膜和软膜的作用

脊髓和脑的表面由外向内包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3层被膜。它们有保护、支持、营养脊髓和脑的作用。

(一)脊髓的被膜

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分别称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

图12-3-47 脊髓的被膜和腔隙

1.硬脊膜 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图12-3-47)。向上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向下包裹脊髓,在第2 骶椎平面逐渐变细,包裹终丝;末端附于尾骨。硬脊膜两侧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被膜相延续。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狭窄腔隙为硬膜外隙(图12-3-47),内含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和脂肪等,有脊神经根通过,略呈负压。硬膜外隙不与颅内相通,临床常在此腔隙行硬膜外麻醉,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导。

2.脊髓蛛网膜 脊髓蛛网膜位于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向上与脑蛛网膜相延续(图12-3-47)。蛛网膜向内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形似蜘蛛网,故得此名。

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有较宽阔的腔隙,充满脑脊液,称蛛网膜下隙(图12-3-47)。脊髓蛛网膜下隙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向下在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水平扩大为终池(图12-3-47),内有马尾。临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以避免损伤脊髓(图12-3-48)。

3.软脊膜 软脊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在脊髓表面,并延伸至脊髓的沟裂中,在脊髓下端移行为终丝。

图12-3-48 腰椎穿刺示意 

(www.xing528.com)

图12-3-49 硬脑膜及硬脑膜窦

(二)脑的被膜

脑的被膜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脑蛛网膜和软脑膜,分别与脊髓被膜相延续。

1.硬脑膜 硬脑膜坚韧而有光泽,由两层合成(图12-3-49)。内层较外层坚厚,外层兼有颅骨内膜的作用,两层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在颅底,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紧密,当颅底骨折时,硬脑膜和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在颅顶,硬脑膜与颅骨连接疏松,易于分离,当硬脑膜血管损伤破裂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在枕骨大孔的边缘处与硬脊膜延续。

硬脑膜不仅包被脑的表面,其内层向内折叠形成若干板状突起,伸入脑各部之间,有固定和承托作用。硬脑膜形成许多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脑镰:大脑镰呈镰刀状,伸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图12-3-49)。

(2)小脑幕:小脑幕形似幕帐,伸入位于大、小脑之间的大脑横裂(图12-3-49)。

(3)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部位呈两层分开,前面衬以单层扁平上皮,为特殊的颅内静脉,称硬脑膜窦。主要的硬脑膜窦有位于大脑镰上缘的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的下矢状窦、海绵窦等(图12-3-49)。

2.脑蛛网膜 脑蛛网膜薄而透明,无血管和神经。与软脑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与脊髓的蛛网膜下隙互相交通,内含脑脊液。脑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较宽大称蛛网膜下池,如小脑延髓池等。脑蛛网膜紧贴硬脑膜,在上矢状窦处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伸入窦内,称蛛网膜粒(图12-3-50),脑脊液通过这些结构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

图12-3-50 脑被膜、蛛网膜粒和硬脑膜窦

3.软脑膜 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脑的表面并深入沟裂。在脑室的特定部位,由软脑膜、血管和室管膜上皮共同凸入脑室内构成脉络丛,分泌脑脊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