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脏神经:正常人体学基础

内脏神经:正常人体学基础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脏神经为内脏神经系统的周围部,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以控制和调节新陈代谢活动,通常不受意志支配,故又称自主神经。交感神经的分布要比副交感神经广泛得多,有些器官如肾上腺髓质、汗腺、竖毛肌、肾、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等,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

内脏神经:正常人体学基础

内脏神经为内脏神经系统的周围部,主要分布于内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一样,按纤维性质可分为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两种成分。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以控制和调节新陈代谢活动,通常不受意志支配,故又称自主神经。

(一)内脏运动神经的结构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分布范围及功能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它们的比较如表12-2-2所示。

图12-2-38 舌下神经及分布

表12-2-2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1.交感神经的结构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1胸段至第3腰段的侧角。其周围部包括交感神经节和交感干、神经及神经丛等(图12-2-39)。

图12-2-39 内脏运动神经模式图

(1)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因位置不同,分为椎旁节和椎前节。椎旁节位于脊柱两侧,每侧总数有19~24个(图12-2-40)。椎前节位于腹部脊柱前方,包括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神经节等(图12-2-41)。

(2)交感干: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上至颅底,下达尾骨前方。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连接这些神经节的节间支组成,左、右各1条,呈串珠状(图12-2-40)。

2.副交感神经的结构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内脏运动核和脊髓第2~4 骶段的骶副交感核。其周围部包括副交感神经节和进出此节的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多位于器官附近或器官壁内,故称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壁内节)。

图12-2-40 交感干 

图12-2-41 交感神经椎前节

3.内脏运动神经的分布

(1)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概况: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广泛,一般认为分布于头,颈部器官,胸、腹、盆腔内器官及全身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等(图12-2-42)。

图12-2-42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分布

红字表示交感神经系统;蓝字表示副交感神经系统

(2)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概况:脑干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分别加入第Ⅲ、Ⅶ、Ⅸ、Ⅹ对脑神经内,经各自的副交感神经节换元后,其节后纤维分别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动眼神经)、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面神经),腮腺(舌咽神经)、胸腔脏器、腹腔内横结肠以上的消化管,以及肝、胰、胃、肾、脾等脏器(迷走神经)(图12-2-42)。

骶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脊髓骶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到达它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内换元后,节后纤维布于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器官及外生殖器等(图12-2-42)。

4.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点与分布比较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内脏运动神经,常共同支配一个器官,形成对内脏器官的双重神经支配。但在神经来源、形态结构、分布范围和功能上又有明显的区别(表12-2-3、表12-2-4)。

表12-2-3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点与分布比较

(二)内脏运动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内脏运动神经的主要功能 人体多数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但作用常常互相拮抗。自主神经对于内脏器官经常维持一定的活动状态,即紧张性作用,各种功能调节都是在紧张性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感神经的分布要比副交感神经广泛得多,有些器官如肾上腺髓质、汗腺、竖毛肌、肾、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等,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www.xing528.com)

表12-2-4 内脏运动神经的主要功能

(续表)

由表12-2-3、表12-2-4可以看出,交感神经在体内分布十分广泛,对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几乎都有一定的作用。当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活动时,其主要作用是促使机体迅速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当人体运动或遭遇紧急情况时,如剧痛、失血、窒息、恐惧等,将引起交感神经广泛兴奋,表现出一系列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亢进的现象,称应急反应。这一反应包括:呼吸加快,通气量增大;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内脏血管收缩,肌肉血流量增多,血液重新分配;代谢活动加强,为肌肉收缩提供充分的能量等。另外,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可使以上的反应更为加强。

与交感神经相比,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范围较小,促进机体的调整恢复、消化吸收、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保证机体安静时基本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体由于同时存在交感和副交感两个系统,它们之间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调节内脏活动,使所支配的脏器,既不会活动过强,也不会过分减弱,经常保持动态平衡,以适应机体功能活动的需要。

2.内脏运动神经的递质与受体

(1)内脏运动神经的递质:内脏运动神经对内脏器官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而实现的。所释放的递质属于外周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1)乙酰胆碱: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胆碱能纤维。体内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少数器官(如汗腺、骨骼肌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及躯体运动神经末梢,都释放乙酰胆碱(ACh),属于胆碱能纤维(图12-2-43,表12-2-5)。

图12-2-43 外周神经纤维的分类及其释放的递质示意

0代表乙酰胆碱(ACh);▲代表去甲肾上腺素(NE)

2)去甲肾上腺素:凡末梢能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肾上腺素能纤维。人体内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图12-2-43,表12-2-5)。

表12-2-5 内脏运动神经的递质、受体与阻断剂

(2)内脏运动神经的受体:递质必须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对于内脏运动神经递质的受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胆碱能受体:是指存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能与乙酰胆碱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的特殊蛋白质。胆碱能受体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毒蕈碱受体(M受体),这类受体主要分布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胞膜上(图12-2-43,表12-2-5、表12-2-6)。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后,可产生一系列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的效应,如心脏活动被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等。阿托品是毒蕈碱型受体的拮抗剂。

另一类是烟碱受体(N受体)。N受体又分为两个亚型:N1受体和N2受体(图12-2-43,表12-2-5)。乙酰胆碱、烟碱等化学物质与N1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自主神经节后神经元兴奋;如果与N2受体结合,则引起运动终板电位,导致骨骼肌兴奋。筒箭毒碱是N受体的拮抗剂(表12-2-6)。

2)肾上腺素能受体:是指人体内能与儿茶酚胺类物质(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相结合的受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α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α受体。儿茶酚胺与α受体结合后产生平滑肌兴奋效应,如血管收缩、子宫收缩、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散大等。但对小肠为抑制效应,使小肠的平滑肌舒张。酚妥拉明为α受体拮抗剂(图12-2-43,表12-2-5、表12-2-6)。

另一类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受体。它又可分为β1和β2两种。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组织中,如窦房结、房室传导系统、心肌等处,其作用有促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速度加快、心肌收缩力量加强等。β2受体分布于支气管、胃、肠、子宫及许多血管平滑肌上,其作用是促使这些平滑肌舒张。普萘洛尔(心得安)是常用的β受体拮抗剂(图12-2-43,表12-2-5、表12-2-6)。

表12-2-6 内脏运动神经递质的受体分布、生理效应

(三)内脏感觉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内脏感觉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等器官,接受来自内脏、心血管等器官的各种刺激,并传向各级中枢,从而调节这些器官的功能活动。

正常内脏活动一般不引起感觉,较强烈的内脏活动才能引起感觉。内脏无本体感觉,其温度觉和触觉也很少,主要是内脏器官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感觉,即内脏痛。有时,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即牵涉痛(见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端脑-痛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