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豹类的认识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邓家湾、谭家岭等地出土的史前遗物达万余件,其中小型陶塑动物有象、虎、豹、鸡、鸟、鱼、龟等。石家河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距今4 600~4 00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0)。古人之所以制作出这些动物,是因为在附近曾有分布,为先民熟悉。
《诗经》中《郑风·羔裘》有:“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唐风·羔裘》有:“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羔裘豹祛,自我人究究。”《大雅·韩奕》有:“献其貔皮,赤豹黄罴。”按:“豹饰”与“豹祛”,皆指当时卿大夫礼服采用金钱豹皮镶边装饰,表明金钱豹皮是王公贵族专用品之一。
又北百七十里,曰堤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按:“堤山”,据谭其骧考证,约为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中旗东或南堤水发源之山(郭郛,2004);“狕”之“状如豹而文首”,似为雪豹。这与现今这一带仍有雪豹分布吻合。
《庄子·山木》论道:
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按:论述了与人无争的狐、豹等野生动物栖于山林,伏于岩穴,却因其毛皮珍贵而祸及丧命的道理。
(汉)许慎《说文解字》:“豹:似虎,圜文。”(汉)史游《急就篇》:“豹:似乌涂而圜文。”按:虽然诠释使用的称谓略异(虎=乌涂),但皆为:体形似虎,身上有环状斑纹,乃指金钱豹。
《康熙字典·豸部》诠释:
《说文》:似虎圜文。陆玑《诗疏》:毛赤而文黑,谓之赤豹。【略】《洞冥记》:青豹出浪坂之山。色如翠。《本草衍义》:土豹,更无文色,其形小。《正字通》:豹状似虎而小,白面,毛赤黄,文黑如钱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一曰金钱豹,宜为裘。如艾叶者,曰艾叶豹。又,西域有金线豹,文如金线。《易·革卦》君子豹变。《疏》:如豹文之蔚缛也。《诗·郑风》: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张衡·西京赋》:搤水豹。《注》:谓水处也。《列子·天瑞篇》:程生马。《注》:程,即豹也。又《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注》: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又《后汉·舆服志》:最后一车悬豹尾。《古今注》:豹尾车,周制也。古军正建之。今唯乗舆,建焉。按:此处对“豹”有多物种、多称谓、多用途诠释。
“豹尾”一词,从古至今有多种解释,与本文相关的有三种:豹的尾巴;天子属车上的饰物,悬于最后一车;借指天子属车,即豹尾车[58]。这是卤簿[59]规定的内容之一。
《管子》记述:
武王为侈靡,令曰:“豹襜,豹裘,方得入庙。”故豹皮百金。功臣之家,粟千钟而未得一豹皮。
(唐)房玄龄注《管子·地数》诠释:
管子对曰:令诸侯之子,将委质者诸国君之子,若卫公子开方,鲁公子季友之类,皆以双武之皮双虎之皮,以为裘。卿大夫,豹饰卿大夫,上大夫也。袖,谓之饰;列大夫,豹幨列大夫,中大夫也。襟,谓之幨,音昌詹反。大夫散其邑粟与其财物,以市虎豹之皮。故山林之人刺其猛兽刺,音七亦反,若从亲戚之仇。此君冕服于朝,而猛兽胜于外;大夫已散其财物,万人得受其流。此尧舜之数也言尧舜尝用此数。
按:从管仲的记述大致可知,周初即规定,在正式场合王公贵族的服饰各异。作为人质的诸侯国世子,着虎裘皮衣;上大夫的衣着,采用豹皮做衣袖;中大夫的衣着,则用豹皮装饰衣襟。正由于此,既使得豹皮价格飙升,猎人们纷纷猎取豹而获利;又导致原本与野兽和睦相处的人类被视为仇敌。而这一做法,在尧舜时代就已开始。
此后,历代对用豹皆有规定。
《明集礼·仪仗·大豹尾》记述:
《通考》载:秦汉,驾后一乗垂豹尾。崔豹曰:豹尾,周制以象君子豹变,尾言谦也。古者,军正建之。唐,宋皆有豹尾车。元有豹尾竿。今制,以朱漆枪竿悬红丝,拂垂豹尾。
清《皇朝礼器图式·冠服》规定:
谨按:本朝定制,武三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豹。奉国将军,郡君,额驸,一等侍卫皆同。
二等侍卫端罩:红豹皮为之,素红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卤簿舆士冬冠:豹皮为之,顶镂花铜座,上植明黄翎。
卤簿校尉冬冠:豹皮为之,顶素铜座,上植明黄翎。
土著居民也有类似规定。(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南路鳳山傀儡番》记载:
土官内有戴豹皮帽者,名力居楼大罗房。如豹头形,眼中嵌玻璃片,周围饰以朱英,帽后缀以豹尾。亦有戴头箍者,名奥曼。插以鸟羽十余枝,参差排列,垂髪二缕,云系其妻之髪,衣熊豹皮,名曰褚买。
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了一对错金银镶嵌铜豹席镇(图16.54)。这对铜豹遍身饰有梅花状斑纹,金黄灿烂;双眼镶嵌玛瑙,红润晶莹。豹子昂首侧扭,前胸宽阔,臀部浑圆,足如钢钩,生动地再现了豹子的特征,集威武勇敢、矫健敏捷于一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60]。
1982年,在江苏省盱眙县马湖店村挖出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兽(图16.55),脖套项圈的金豹身覆鳞片,光彩灼人,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之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附耳瞪目,张口露齿,神态警觉,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此金兽重达9.1 kg,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乃迄今全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之首。底座空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为秦汉文字。“黄”指质地为黄金,“六”为序数。其造型似虎像狮,但更接近豹。最后入藏年代为西汉时期[61]。
图16.54 错金银镶嵌铜豹席镇(西汉)
图16.55 保财镇库之金豹(西汉)
(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述:(www.xing528.com)
《庄子》云:“程生马。”尝观文子注:“秦人谓豹曰程。”予至延州,人至今谓虎豹为“程”,盖言“虫”也。方言如此,抑亦旧俗也。
按:此大意为,《庄子》说:“程生马。”我看过文子作的注释,说:“秦人称豹为程。”我到延州时,当地人至今还称虎、豹为程,大概是说虫(乃古代分类法)。方言就是这样,或者也是旧的习俗吧。可见先秦时,今陕甘一带先民称豹为“程”,到宋代沈括调查陕北“延州”(治今宝塔区,约辖今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安塞县、甘泉县等地),仍保留这种说法。由此反映当地仍有豹分布。
(明)李诩(1505—1593)《戒庵漫笔》称:“豹似小而文散者,名艾叶豹,其价尤贵于连钱。”虽然云豹与雪豹皆有“艾叶豹”别称,然而它们的分布地域要较金钱豹(“连钱”)小得多,数量都少于金钱豹,故价尤贵。
(明)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兽·豹》记载:
【释名】程《列子》,失刺孙。时珍曰:豹性暴,故曰豹。按:许氏《说文》云:豹之脊长,行则脊隆豸豸然,具司杀之形,故字从豸,从勺。王氏《字说》云:豹性勺物而取,程度而食,故字从勺。又名曰程。《列子》云:青宁生程,程生马。沈氏《笔谈》云:秦人谓豹为程,至今延州犹然。东胡谓之失刺孙。
【集解】弘景曰:豹至稀有,入用亦鲜,惟尾可贵。恭曰:阴阳家有豹尾神,车驾卤簿有豹尾车,名可尊重耳。真豹尾有何可贵,未审。陶据奚说,《颂》曰:今河洛,唐,郢间或有之。然豹有数种:《山海经》有玄豹。《诗》有赤豹,尾赤而文黒也。【略】宗奭曰:豹毛赤黄,其文黒如钱而中空,比比相次。又有土豹,毛更无纹,色亦不赤,其形亦小。此各有种,非能变形也。圣人假喻耳。恐医家不知,故书之。时珍曰:豹,辽东及西南诸山时有之,状似虎而小,白面,团头,自惜其毛采。其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宜为裘。如艾叶者,曰艾叶豹,次之。又西域有金线豹,文如金线。【略】《禽虫述》云:虎生三子,一为豹。则豹有变者,冦氏未知。尔豹畏蛇与鼠,而狮,驳,渠搜能食之。《淮南子》云:猬令虎申,蛇令豹止,物有所制也。《广志》云:狐死首丘,豹死首山,不忘本也。豹胎至美,为八珍之一。
清初,《古今图书集成》中有几幅“豹”图(图16.56~图16.59),更多的是金钱豹特征,也有些许雪豹形态。
图16.56 豹图
图16.57 赤豹图
图16.58 犳图
图16.59 狕图
蒋廷锡[62]曾随康熙皇帝到塞外狩猎,见其猎杀金钱豹而赋诗《上亲射金钱豹恭纪》:
朔塞云深候,南山雾隐年。韬文蔵白草,焕采发寒烟。爪利腾张猛,身轻跳跃便。志贪全鹿饱,路值六龙旋。木落千林矗,尘飞一骑先。出房金镞疾,弯月宝弓圆。鸷性思拏肉,天威易缚绵。奔逃方股栗,僵仆见腢穿。置负明驼背,携归行殿前。惊看人聚堵,环立众摩肩。须劲垂霜洁,毫班带血鲜。旧曽闻艾叶,今始识金钱。雪照胸间色,风腥口上涎。真堪雄并虎,宁止倍于豜。孔武羔裘句,长杨射猎篇。幸随豹尾后,窥管颂秋田。
按:尽管其中极尽恭维赞颂辞句,但也不乏贴近实际的生动描述,栩栩如生。不仅着重描述猎杀金钱豹,而且提及雪豹(艾叶豹),确也是关外栖息的物种。
稍后,乾隆初年,宫廷画家余省、张为邦奉旨按照《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中百兽的形象绘制《兽谱》,每幅皆有傅恒、刘统勋、兆惠、阿里衮、刘纶、舒赫德、阿桂、于敏中等的文字说明,现今彩印成《清宫兽谱》(袁杰等,2014),便于人们识别与赏析。据图文综合分析,认为“豹”(图16.60)与“赤豹”(图16.61)基本上符合金钱豹;而“孟极”(图16.62)接近雪豹。
图16.60 豹(《清宫兽谱》)
图16.61 赤豹(《清宫兽谱》)
图16.62 孟极(《清宫兽谱》)
清末,吴友如(1983)绘制的《吴友如画宝》“中外百兽图”皆配有图说,其中“豹”(图16.63)乃金钱豹,“温斯”(图16.64)为雪豹,皆神形兼备。
豹:豹与虎相似而微小于虎,善跳跃。取食之时,一跃可三丈许。毛黄色,周身黑点如钱,故又呼为金钱豹。然文虽斑剥(驳)可观而性甚凶恶。亚非利加及亚细亚各大洲皆有之。
温斯:温斯生于亚细亚。毛作灰色而周身皆有点,唯参差不齐,不若梅花鹿之斑剥(驳)可观也。
图16.64 温斯(《吴友如画宝》)
图16.63 豹(《吴友如画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