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求是社现任社长、来自刑事司法学院1402班的王凌超来说,大学三年以党员身份做得最实在的事情就是看似“微不起眼”的存包处。
起初,设立体育场存包处是为了解决操场上频繁丢包的问题:“那个时候的朋友圈隔三岔五就会出现丢包的消息。”求是社的同学们意识到了这个现象,在操场观众席下布置了两张桌子、两张椅子和一面党旗,在2014年11月,简易的存包处诞生了。
“一开始几乎没有人存包,我们天天坐在那儿,经过的人好奇地看一眼我们,就不解地走过去了。”王凌超回忆刚开始的那段时间,“‘生意’不好,心情也挺沮丧的。”
2014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冷,日复一日的四个小时值班,没有热水也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最冷的时候,值班人员要穿两件羽绒服在坚持。
情况直到2015年夏天才有所改善,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负责存包处的同学们一起动手组装了帐篷。操场不能钉钉子,一根根棍子撑起来的大帐篷只能放在地上,结果当天晚上便狂风大作,同为求是社一员、来自商学院工商管理1402班的李国泽回忆当时的情况:“一夜之间帐篷就被吹坏了,第二天根本没法值班,那种打击让我们几乎快要放弃。”出师未捷,难免倍受打击,但是转念一想,“坏了就坏了呗,我们照样来”。(www.xing528.com)
折着腿的帐篷修修补补,勉强坚持到了2015年的暑假,新的铁皮亭子才终于搭建起来,李国泽笑着回忆:“总算不是风雨中飘摇了,终于有了一个窝。”
回顾设立存包处时预想的最困难的问题:如何将一个值班亭与普通的志愿服务区别开来?这个答案求是社的同学们探索了三年。
“坚持。”现在,王凌超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普通的志愿活动是能够选择的,但是存包处的工作是每个党员的责任,责无旁贷。”
自2014年11月第一次值班开始,每个学期从第六周到期末,无论工作日或双休,无论是刮风、雾霾还是雪封操场,“只要有人在操场,存包处的窗口就会一直开着。”他们用三年的行动探索着问题的答案,“坚持”二字,是责任,是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