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社会空间隔离研究中,阶级和经济收入是造成社会隔离的主要原因。但本研究发现,年龄的代际差异对志愿者文化的影响比经济收入和社会阶层更大。大学生志愿者和老年社区志愿者的社会空间隔离主要表现于年龄段导致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差异,而并非经济资本层面。相比而言,老年社区志愿者在经济状况方面要优于大学生志愿者。但城市社区的志愿服务存在严重的老龄化和封闭性的特征,参与者主要来源于退休的职工,服务的对象也局限于自己的社区,而年轻人则较少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这一现象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老年人有时间,在退休后发挥余热,而且老年人受到计划经济时代大公无私思想的影响,不那么物质导向,比较热心于公益事业,希望通过从事志愿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更多的朋友;年轻人比较忙,压力比较大,而且不需要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
社区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差异还表现于品位和惯习方面。他们的生活方式都是由他们成长的时空背景所形塑的,因此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与特征。老年志愿者文化的风格是热烈的、积极的。就像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辈人赶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潮流,成长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是积极自愿、无私奉献的。老年社区志愿者的活动内容主要包含两大块:一是协助基层政府进行一些社会管理的工作,例如维持社区安全、卫生秩序,宣传政策精神等;二是文化志愿活动,自发组织跳舞、唱歌等社团活动,丰富精神生活。相比而言,老年志愿者文化的风格是传统型的,强调社会责任。
与之相对应,青年志愿者的志愿者文化则是现代的乃至后现代的风格。大学生不仅追求社会责任,也要求自我发展,同时还需要得到快乐。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大型社会活动志愿者;前往医院、福利院等地方照料社会的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前往乡村社区支教,为乡村儿童传授知识和技能;前往海外进行志愿旅行服务。与老年社区志愿者的在地活动相比,大学生志愿者追求异质性的服务对象。
此外,青年志愿者文化空间本身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例如由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空间,基于BBS和微信的网络文化空间,学校团委主管的农村支教志愿者,海外基金会主导的旅游义工活动,宗教组织的寺庙义工。由于他们的主管机构不一样,这些志愿者活动的文化空间的规则、结构和行动模式都存在极大差异。青年志愿者在这些不同的文化空间中来回穿梭,不断调试自己的行动逻辑。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实地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青年志愿者文化空间具有以下特征。
1.流动性(mobility)
通过对JH区的调研,我们发现社区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居住在该社区的退休职工,他们多年来都定居在那个社区,彼此之间非常熟悉,已经形成了熟人社会,对社区存在强烈的地方依恋。他们的社会空间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定着性。而青年志愿者则表现出较大的流动性特征,因为大量的外地大学生来到武汉读书,他们通过学校的志愿者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去。但是随着这些大学生毕业、工作,他们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另外,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和国际旅行志愿者活动的持续时间更短,常常不超过三个月,这使得大学生频繁更换志愿服务地点,无法与地方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身份认同感。
流动性还表现为大学生兴趣的转移速度比较快,他们渴望了解远方的事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口号,大学生志愿者倾向于在节假日前往与城市空间迥异的乡村社会进行志愿活动,或者前往海外,在从事志愿服务的同时领略异域风情。因此,单一的服务地点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但是,如果能够深挖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或者解决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拳脚的机会,也可能让大学生和城市社区建立持久的情感联系。
2.网络化(networked)
大学生志愿者活跃于互联网空间,智能媒体为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分配提供技术支持。JH区的老年志愿者也使用微信群进行联络,但主要还是依靠社区的社工组织来作为信息中枢维持运作。大学生志愿者与其相比更加依赖于互联网,例如大学生暑期的支教活动,首先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的页面进行招募,然后建立微信群,并且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活动宣传。武汉义工在线联盟更加是一个完全互联网化的志愿者组织,它运用BBS和QQ群进行配合,吸纳武汉市具有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年轻人,并且在专门的地点由专人进行培训,然后分配到医院、敬老院等需要志愿者的地方去。这一整套流程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的。(www.xing528.com)
这种智能化、网络化的文化空间也使得大学生产生“无地方”的感受,他们可以完全在线劳动,来从事志愿者服务。例如翻译文档、指导小学生作业等。但是大部分的志愿者活动还是需要在一个具体的地方开展的,许多网站也需要跟一些特殊的地点建立持久的联系,这又形成了一个重新在地化的过程。
3.创造性(creativity)
JH区的老年志愿者群体继承了我国的集体主义精神,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主要从事治安、卫生、文化、宣传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大都在老年人能力范围之内,其技术含量一般不高。但是大学生志愿者往往从事较为复杂、高强度的服务工作。例如火车站、地铁站维持秩序,大型赛事的组织管理,义诊,支教等。这些志愿者活动要求参与者具有相当高的文化和身体素质,并且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挑战性,大学生志愿者也期望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开阔自己的眼界,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正是由于大学生志愿者具有较高的文化资本,同时对所在城市的地方认同感不强,也导致大学生倾向于前往乡村或海外进行志愿者服务。
4.多元性(multiplex)
有学者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进行了研究,发现志愿者的参与动机正在实现从传统性动机(以“责任感”为轴心)向现代性动机(以“发展”为轴心)和后现代性动机(以“快乐”为轴心)的结构转型。在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结构模型中,存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机类型混杂化后而形成的“多元混合模型”。[116]在我们的调研中也发现,大学生志愿者的动机也存在“责任感”“自我发展”“体验社会”等多种话语的混合。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尽到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结交朋友,具有多元性的参与动机。表3-2所示为志愿者文化空间的代际差异。
表3-2 志愿者文化空间的代际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