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媒体赋权与治理:社会空间理论与中国社区志愿者现实困境

新媒体赋权与治理:社会空间理论与中国社区志愿者现实困境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空间理论受到涂尔干、帕克、吉登斯、列斐伏尔、福柯、卡斯特、哈维等西方著名学者的多维阐释,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还是一个相当混沌的理论。本节运用的社会空间思想主要来自布迪厄的社会阶层理论和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理论。[109]布迪厄的社会空间理论的分析概念包括场域、资本和惯习。在社区志愿者的先期调研之后,发现JH区的社区志愿者面临老龄化严重、青年志愿者匮乏的现实困境,而大学生志愿者又缺少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新媒体赋权与治理:社会空间理论与中国社区志愿者现实困境

社会空间理论受到涂尔干、帕克吉登斯、列斐伏尔、福柯卡斯特哈维等西方著名学者的多维阐释,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还是一个相当混沌的理论。本节运用的社会空间思想主要来自布迪厄的社会阶层理论和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理论。布迪厄认为社会空间实质上是具有若干权力关系(或资本关系)的空间,各种各样的社会空间组成了各不相同的场域。[109]布迪厄的社会空间理论的分析概念包括场域、资本和惯习。他认为处于不同社会位置的人具有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符号资本。列斐伏尔指出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生产社会。社会空间是由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生成的生存区域。[110]空间被作为一种思想和行动的工具生产,除了是一种生产方式之外,它也是一种控制手段、统治方式和权力手段。[111]

志愿者文化空间是本节的核心概念。社会空间是物质空间上附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总和。文化空间是社会空间的一部分,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生活结构的体系,包括语言、传统、习惯、制度,以及有促动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志愿者文化空间则指的是志愿者活动的场所、场景、景观、符号、意义、价值载体等。[112]这些空间通常包括社区、敬老院、医院、学校等存在志愿服务需求的地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志愿者文化空间还延伸到微信、BBS、QQ群等社交媒体空间上。同时,不同的志愿者群体由于成长的时空背景不一样,他们的文化空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的社会空间塑造了不同的地方感,地方感也是志愿者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感所体现的是人在情感上与地方之间的一种深切的联结,是一种经过文化与社会特征改造的特殊的人地关系[113]地方感是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包括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地方依恋、地方意义、社区情感、邻里关系等要素。[114]有学者发现地方感还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地方感,积极的地方感表现为对地方的依恋和满足,消极的地方感则表现为疏离和排斥。[115]

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的社会空间是如何生成不同的志愿者文化的;志愿者文化又如何如改造其所在的社会空间,使得志愿者自身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同时,还将探讨如何打通不同代际的志愿者之间彼此隔离的社会空间,使得大学生对城市社区产生地方认同,避免消极的地方感产生。

武汉市是中国内陆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中汉口定位为商业区,武昌定位为教育和文化区,汉阳则是工业区。虽然近些年来城市飞速发展,但大的格局没有改变。其中汉口与武昌的城市空间差异比较大,汉口以本地居民为主,工商业发达,武昌则是著名的大学城,拥有数十所高等院校。武汉市的社区志愿者活跃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城市社区,多为本地居民中的退休老人,而大学生志愿者则在城市边缘的大学校园中生活与学习,二者有着显著的代际差距,在居住地点上也处于空间的隔离状态。本研究选择了位于汉口的JH区以及位于武昌三环附近的某大学,对活动在上述两个区域的社区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展开比较研究。(www.xing528.com)

本研究采用了多址民族志的方法展开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多次前往武汉市JH区的多个社区进行志愿者活动相关问题的调研。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访谈和观察。访谈主要分为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每次到社区调研时都会先召集社区志愿者进行小组访谈,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个别深入访谈。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参与式观察。直接观察主要是对社区的相关事务和空间布局进行观察。参与式观察则是参与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包括日常性的巡逻等。

第二步是对大学生志愿者群体进行调查。在社区志愿者的先期调研之后,发现JH区的社区志愿者面临老龄化严重、青年志愿者匮乏的现实困境,而大学生志愿者又缺少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本研究希望能够寻找一种解决上述结构性矛盾的办法,打通两种不同的志愿者文化空间。为了了解年轻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与需求,将研究者分成四组:第一组研究者前去调研了武汉义工在线网站,亲身经历互联网中介的义工劳动的全流程,了解志愿者组织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来招募、培训、分配志愿者的;第二组主要对高校中的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组织进行了调研,了解高校志愿者组织是如何建立,如何维持运作的,又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积累了什么经验;第三组前往北京龙泉寺,了解宗教组织是如何招募和运用志愿者的;第四组对一些前往海外的志愿者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为何要进行跨国志愿者服务,这一新的志愿服务形态是如何将内地青年吸纳到国际志愿者活动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