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评选基本情况:
2007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奖专题节目类送评节目分电视专题(23件)、纪录片(20件)、社教栏目(14件)、少儿节目(9件)、动画节目(16件)、广告节目(13件)及新开辟的新形态节目(5件)这几大类,按57%的平均获奖率,共择优评出一等奖(5件)、二等奖(15件)、三等奖(29件)。当中新形态类节目一等奖作品则空缺。动画节目由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主管动画节目的处室组织评选。
一、关于专题片
专题片向来是衡定一个电视媒体制作水平与实力的标识性节目。此次送评的专题片有两大特点:一是质量高,有技压群芳之势;二是与纪录片则几乎没有太明显的区别。后者则表明电视业界对纪录片的精髓把握尚有距离。但客观说来,强调声画对位、议叙结合的专题片似乎比起侧重声画合一的纪录片更有激情与煽动力,且专题又是中国特有的电视节目概念,水平高出一截自在情理之中。只是如果按照学界现有的划分,即硬是要把专题片也纳入纪录片的范畴,暂且可指它是以解说词阐述某种理念、观点作为主要结构方式,附以画面、音乐等元素进行说明、写意、升华的属写意型的电视纪录片形态。
本次荣获专题片一等奖的作品是广东电视台的经年力作《南粤春潮动地来》。该片堪称精品工程。联合参与制作单位广及省委宣传部及其相关党政职能部门,拍摄脚本依托的是省社科院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完成的调研报告,因此立意高,视野广,思辨性强;作为承制方的广东电视台的编导人员则兵分五路,深入全省200多个村镇,采访了450多个农民和170多位基层干部,在拥有翔实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强调在纪实风格下三大特色的有机结合,即一是注重导向性和探索性相结合;二是注重理论性和通俗性相结合;三是注重时效性和强势性相结合,追求的是一部真实反映广东农村改革进程的影像大成,一首讴歌科学发展、心系三农的磅礴诗篇。该片的评选胜出表明,政治性很强的影视节目,只要舍得下功夫,同时尊重电视艺术的表现规律,即让节目浸透了泥土的芳香,展现着实践的活力,释放出理论的深邃和透现出情致的细微,为之付出的努力就不会付之东流。作为获奖的一个重要启示,即往往是主题先行的专题片,除了画面的考究和内容的充实之外,拍摄脚本的成功撰写对节目本身而言至关重要。特别是政论性专题,理论界的成功介入是片子打得响的必要前提,而这往往又是业界缺乏或被忽略掉的环节。省台由于常年有机会接拍这类片子,经验老到,并拥有一般地市台所缺乏的政治资源与智力资源,常常凭此先拔头筹,挤压了基层媒体创优的发展空间,执着的超越者需要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二、关于纪录片
送评的纪录片除了参加过07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几部有影响的作品外,几乎无一例外与送评的专题片在形态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即一再沿袭了专题片的创作模式。它表明中国电视业界在节目表现形态上主观表现压倒一切,结构偏于声画分离的陋习远未清除,而亟待与国际接轨的纪录片话语表达体系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磨合与跟进。当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政府奖的独特视角,使本届评委们没有因当中已有若干获国际大奖作品的定论而被牵着鼻子走,而是强调了以往坚持的题材重大、视点多元、内涵丰富、主题深刻的主流价值判断,从而推出了07年度的扛鼎之作——深圳电视台与部队深度合作的《驻军香港十年大扫描》。这是香港回归十年来,首次全方位展示人民子弟兵驻港部队风采的一部电视纪录片。该片犹如一幅历史长卷,画面精美、场面阔大,气势恢弘,是地方台中少见的大气之作。作品的机巧处就在于以特定神秘的军事基地背景作铺垫,同时大中有小,在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不断穿插着大量深动感人的故事细节,使作品表现得血肉丰满,消除了评委们对这类片子常常失之于大而空的惯有忧虑。
由于广州拥有了全国唯一的专业纪录片国际交流的特色平台,因此广东地区纪录片的发展现状格外引人注目,而对本届送评的作品其所存在的问题也不能不正视:譬如南方电视台送评的《大石的奥运》,颂扬的奥运精神与让人非常失望的奥组委对刻石的几度无应,这种过程中情节推进的疏忽,给作者主观强烈要求表达的主题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广州电视台送评的《老纸坊》,其立意是古法造纸术的现代出路抑或是旅游资源的深度开掘?由于小作坊造纸业的严重污染问题没有得到警示,其作品着眼的视点显然是有问题的。而汕头台送评的《百鼓祈福》,因缺乏表现的细节且在结构上无高潮处,决定了缺少表演感人点的节目是没有吸引力的。而广东电视台送评的《大爱无疆.母亲水窖》则因媒体的自我宣传味浓,失去了评委们本应给予关爱或受到感动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出自阳东基层媒体送评的《村民话事》,作品朴实无华,由于敏锐地抓住了农村民主生活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现代性,尽管在表现手法上,章法不够老到,但评委们还是一致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顺利进入了获奖作品的行列。(www.xing528.com)
三、关于少儿节目
深圳电视台送评的《国学小讲堂》,是本届送评少儿类节目毫无争议的作品,因而获得一等奖也是实至名归。它的成功,一是顺应了当前社会要求普及国学知识的时尚潮流,观赏者众。二是采用了新颖的表现手法和灵活的互动形式,当中为国学中的古典诗词,既有动漫情节的展示,也有专门谱曲的演唱,还有历史掌故的阐释,再加上角色带入后的互动,因而让儿童难以掌握的国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好玩有趣,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化境界,也因此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2007年度节目形态典型推介”的优秀节目。在同类节目中很有竞争力的是南方电视台送评的《童心童话同成长》,当中有精挑出来的小故事大王和极具表演天赋的女主持小星星姐姐,再加上风情撩人的德国卡塞尔威廉公园的拍摄现场,节目的可视性和表现内容的丰富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年年节目似相曾,也让喜欢新鲜感的评委们胃口丢了许多,这给将来再次送评的南方台提出了“难道参评的节目就只有这一节目“的诘问。广州电视台送评的《虾米穿梭机》,在创意上不乏新意,但由于这一带有科幻性质的表现形态不成熟,许多内容在往里装的时候,显得较生硬或是在勉为其难,故没有得到评委们更高的认可而屈居三等奖。而韶关电视台送评的《寻找森林时的“天外来客”》则由于其中提问的有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出现了节目播出的硬伤。至于广东电视台送评的《我有一个梦想》,有获奖实力,但因送评材料不全而失去了评奖的资格。由于这一情况决不是个案,在其它不同类别的节目中时有发生,故值得提出引起送评单位的高度重视。
四、关于社教栏目
本次社教栏目毫无悬念的一等奖留给了珠海电视台送评的《阳光政务》。这是一出倾力打造的颇多涵义与颇多深意的栏目,也是传统主流媒体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为沟通民意而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所做出的一项大胆有益的尝试。在此之前,只有甘肃兰州台的《党政一把手》一枝独秀。因此珠海台的表现这在眼下的中国广电传媒系统中还是鲜为人见的,但代表着大众传媒在国家民主进程中进步的价值取向,而且在广东挑头冒出,诚属难能可贵。栏目的亮色是,在积极主动地为地方政府决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同时,还将传媒视角与焦点选择在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百姓民生问题上,而且当中允许现场直抒胸臆,有尖锐的观点交锋碰撞。诚如栏目代表作《对话珠海12年免费教育》所表现的那样,即使是在褒扬珠海政府在全国率先推出12年免费教育这样一个普通民众拍手叫好的惠民举措时,也不忘让在场的民意观察员设身处地地提醒政府官员要如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去实施,真正做到现实问题不回避,面对矛盾谈观点,而且应对的官员思路清晰,回应措辞得体,显示了现实民主政治中的政要们倾听民声,勇于承担职责,作风清新的新形象。其它送评节目侧重于案情及警民关系的表现,虽有案例情节的跌宕起伏,但在法治层面上尚无多大意义的突破而显得表现平平。
五、新形态节目
节目创新是电视媒体永恒的话题。因此,评奖中也对业界近年一些带有探索性的节目新形态进行归类,并首次设奖项主动给予关注与鼓励。关于电视节目的形态,它并非以往单纯意义上外在结构的表现形式,而是特指以元素为基本单位,通过其中的不同组合或新鲜引入,构成有强烈表征意味的综合表现形式。近年来媒体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节目形态方面的努力创新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其中是以电视节目的多元组合与探索创新的核心成份,提供着适用于不同内容的电视处理方法。
此次送评的新形态作品不多,且按严格定义上的新形态则更少。其中东莞电视台送评的《生活污泥制“绿”肥》,只能算得上是科教类的专题;至于广州电视台送评的《南国红豆大反转》,还是融铸了传统戏剧表现的多种表现手法更具娱乐性而已,谈不上是新形态的刻意创新。稍值得肯定的是南方电视台送评的《交通灯逸事》,有意融入了传统哑剧的表演程式和动漫的特技效果,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初步有了尝新的主观意图和追求。而评委们给予积极鼓励的是广东电视台送评的《朵朵》。该节目具有追求色彩与镜头感这种唯美精致的电视散文的风格,当中借助小泥人朵朵与3位“朋友”关系这一特别的阐述角度,展现了当代青年三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但由于赋予意象的含义过于晦涩,表现的生活哲理还显稚嫩,故使该片与一等奖失之交臂。但这类节目的获奖意义还不在排名上,而是表明业界对创新的渴求与鼓励上。
长期以来,包括广东在内的国内业界在电视节目研发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绝大多数电视台不重视产前投入,不看好也很少培植专业的节目研发机构;节目生产制作一环,好走抄袭模仿或直接克隆的捷径,因此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与世界电视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整个国产电视节目的质量或效益比较低下。本次评奖过程中也真实暴露出我们业界的软肋,因此借助政府奖的设项与褒扬,也表明了节目本身之外更多更深广的含义——节目的自主创新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