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对电视媒体来说,节目创新是立台之本,是提高广播电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节目调整是创新,节目改版是创新,节目研发更是创新。因此,就发展战略而言,与其正确地做事——守成,不如做正确的事——创新。
所谓创新,即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与首创新事物。主要在于产品(节目、栏目)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市场创新、原料(或元素与结构)创新、管理创新。与之相关的概念有创造、发现、发明、革新、创意等。创新有方法与规律、有原理与工具、有实践与验证、有思维与辩证法。创新思维的九个基本特性:突破性、新颖性、多向性、深刻性、独立性、意外性、敏捷性、风险性、非逻辑性。其核心特征是“求异”,是打破常规、调整视角、突破思维惯性。
电视媒体是一个精神产品的生产加工厂,如果没有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没有历久常新的思路与举措,就很难在风云变幻的受众市场上站稳脚跟。
如果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视节目上星的日子算起,短短的10多年里,中国广电传媒领域就已走过从“频道为王”到“内容为王”再到“元素为王”的几大转型发展阶段——数字化信源压缩技术的采用及其网络时代的到来,造成了“渠道过剩”,导致原有频道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地位被撼动;随着对渠道价值的再认识,对内容核心资源的再挖掘,以及对市场成长预期的期待,使模拟时代的内容之争正在进一步地演化为数字时代的节目形态之争、元素之争。
由于我国的电视传播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系统,致使一开始就存在各种先天缺憾,节目内容雷同、形式跟架构大致相同,同质化相当严重。随着现代电视传输技术快速发展导致传播渠道迅猛增加以及广电媒介产业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电视迎来了努力吸引眼球的收视率攀比时代。眼下,中国电视更是进入到市场份额竞争的时代。虽然有多种样式的新媒体迅速崛起,但全国受众总量增长有限、有线网络用户接近饱和、视听传媒市场总体收视水平连续下降,多种因素决定了份额竞争时代已成为电视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间的竞争其实就是“零和博弈”,一个频道份额上升必然意味着另一个频道份额的减少。在同质化模式下市场份额的竞争迫使各大电视台不得不走锐意创新并富个性化的道路去吸引电视观众,挖掘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内容为王”的媒介产业中,电视频道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电视节目形态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上。其中以此成功的典范当属湖南电视台。自2000年后,湖南广电内部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创新研讨会,湖南卫视掌舵人魏文彬也被称为是“创新偏执狂”,凭借对创新信念的坚持,相继推出了《国球大典》《背后的故事》《真情》等获得全国观众认同度较高的节目,在这种内部创新激励机制之下的产物——《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更是将湖南卫视的发展推向高潮。
从1999年底全国31个省级卫星电视频道全部开通为标志,各大省级电视台开始了以变求新求发展的道路。在这一轮以创新带动发展的竞争浪潮中,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是广东电视未能再次屹立潮头,反而略显保守,没有为自己在这轮竞争中保持住多年的行业领先位置。作为广东电视的龙头代表——广东卫视在全国卫视排名一直徘徊在第二与第三阵营之间,这是与广东作为全国的经济强省、文化大省以及以往敢为全国先的作风是不相吻合的。曾几何,网上以湖南的经济与广东的电视、广东的经济与湖南的电视所互为置换的类比喧嚣一时,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缺乏战略推力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缺乏研发力量支撑的节目形态平庸。当中,虽然有如《外地媳妇本地郎》这种符合地方市民审美需求,但也有粤语区域文化局限性的品牌节目外,更多是通过模仿创新一批同质性较高的节目,也播放一些港台老节目和购置一批有市场效应的影视剧和体育节目来获取一定的收视率,但是对长期的媒体品牌效应没有多少建树。而且模仿创新还是一个学习借鉴的起步过程和一种过渡手段。广东电视必须通过节目的持续创新,特别是加强原创性来打造若干个在全国广有影响的品牌节目,但首先得完成中心频道——广东卫视对目前收视滑落状态的扼制。作为问题,那就是广东地区媒体对节目研发的投入程度还多停留在各自为阵或模仿创新的低水平上,在组织序列上没有搭建成一个系统工程,节目研发远远没有呈现系统性和规律性,节目研发经费更是在整体投入上远远不成比例,而在节目研发上的试版与推广方面也没有形成一个可资借鉴的产业化生产流程。因而导致媒介原创力不够,特别是节目形态开发的动力疲软,加上组织结构的创新研发环节缺失,创新激励机制可有可无,节目运营中的后续开发不足乃至滞后等等,导致在战略上首先构成广东电视要重振雄风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因此有感而发,我们针对“节目形态平庸”这一问题在寻找对策,本报告将从创新的必要性和如何创新两大部分来论及以广东卫视为代表的广东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策略与可行性。
第一部分 创新的必要性
一、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
1.消费社会的来临
从1978到现在,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其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这种变革触及到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层面,就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转型悄然发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贫穷落后向富裕小康转变。休闲消费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形式,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正在由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转移,可以说,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大众消费时代。
改革、开放、发展、先富、后富,自由经济、市场竞争,休闲、消费、享乐,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最能畅行无阻的通行证。这一时期以来的中国社会变化,固然是由一场自上而下的经济变革所带来的,直到今天,这样的进程仍然由合理沿革的同一社会管理系统所操控——虽然它起作用的动力源泉已经发生变化,但它的影响以及整个社会的变化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以自己在新的秩序和规范下的行为不约而同地参与到了这场社会变革的过程之中。这其间,一种新的以“消费”为主导的意识和观念同时被建构出来,在当代中国社会进程中形成了一定程度上具有宰制性的主导力量。这种主导力量不仅表现在文化领域,而且体现在整个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消费的观念和意识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意识,不只是一种关涉个人兴趣和喜好的生活方式,其意义远为深刻和重要。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市场经济观念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业已改变了中国民众行为和思维模式的接受语境,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感官刺激的追求、对物质生活的玩味和享受压倒了中国社会原有的沿袭下来的精神、道德约束。整个社会从生产方式到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道德,文化认同,审美想象,对自我的概念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之间的裂隙和争夺随处可见。发展主义、消费主义成为消融、忽略、整合不同价值观念的新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就是无节制的对物的消费。在人的某种欲望冲动中,以盲目的消费获得快感。这是物质层面的含义。其次,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特指人对消费品中包含的符号和象征价值的追求。这是精神层面的含义。
在消费社会,人们对消费品的消费已经超越了对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炫耀消费品的附加值作为消费行为的主要目的。诸如人们对某些品牌的狂热追求,以及对这些品牌所指向的某种生活方式的倾慕。消费品的使用价值受制于使用时间的限制,因此,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是不会时刻更新、频繁发生的。而以消费品的附加值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是一种体验性消费,它可以随着欲望的萌生而频繁发生。
波得里亚在专著《消费社会》中指出:现在有闲阶级“通过消费的方式,通过风格,他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从炫耀到审慎(过分炫耀),从量的炫耀到高雅出众,从金钱到文化,他绝对地维系着特权。”“在任何时代民主贵族阶级都是通过无益的消费来证明他们的优越感的。源于理性主义和经济学用途的概念,要从更为广泛的社会逻辑角度来考虑。但浪费远远不是非理性的残渣,它具有积极的作用,在高级社会的功用性中代替了理性用途,甚至能作为核心的功能——支出的增加,以及仪式中多余的‘白花钱’竟成了表现价值、差别和意义的地方——不仅出现在个人方面,还出现在社会方面。”消费社会需要商品来表征存在,但更确切地说,需要摧毁它们,从而为自己提供物质过于丰裕的证明。在波得里亚看来,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秩序和组织完整:因此它既是一种道德(一种理想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消费社会也是进行消费培训、进行面向消费的社会驯化的社会—也就是与新型生产力的出现以及一种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的垄断性调整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化模式。
消费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产品的绝对过剩,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消费启动和促进生产。为此,必须想方设法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启动各种需求。于是人的感觉器官的调动和刺激便成为首当其冲的突破口,尤其是以“视”、“听”、“味”为主的快感享受和审美体验的感官享乐文化,便成为消费社会蔚为大观的文化形态。感官享乐文化是消费社会的必然结果。视觉文化注重对声色的渲染,宣扬消费主义,因为人们花钱想买的就是某种风格或图像。现代社会的文化改造主要是由于大众消费的兴起。消费经济借助于表面事物而得以存在。丹尼尔说过,“在迅速变化的社会里,必然会出现某种行为方式、鉴赏方式和穿着方式的混乱。社会地位变动中的人往往缺乏现成的指导,不易获得如何把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的知识。于是,电影、电视和广告就来为他们引路。”电视文化对消费社会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具体的、个别的商品的购买和消费;其次是对生活方式消费的组织和引导;最后是开辟新的生活风尚和消费领域。个体的消费和对具体商品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媒介。小到一瓶洗发水,大到手机、汽车,电视都在替人们操心,告诉消费者应该消费什么,选择什么样的品牌。消费者的选择也只是在电视文化所关注和涉及的范围内。因此,不管人们愿不愿意,电视文化不由分说地担负起引导大众消费的职责。同时,电视还成了今天消费文化的助推器,电视广告打开了公众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想象,诸如欧陆风情的住房、豪华轿车、国外旅行。更有电视商场直接宣传、直接销售。从一定意义上说,消费社会就是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建立的传播社会,消费社会的符号是由媒介创造的,大众传媒在消费社会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消费理念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电视是消费社会文化最适合的载体。
地处中国市场经济发源地的广东卫视聪明地将自己定位于财富频道,因为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节目资源和区域优势,但是对财富的理解却并未能与时俱进。近十年来,它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给内地的同行留下一种怕露富并不谙风情的土财主的印象,以至于在全国电视节目或活动的盛举与狂欢中,却难觅正宗南派的生命律动与不羁活力。财富的创造固然吸引眼球,但生活品质的塑造和财富的消费给了电视更大的运作空间。香港电影《天生购物狂》张柏芝塑造了一个已经购物成癖的角色,无论有钱与否,我就要消费,好多东西买回来甚至一次也未使用,不可抑制的购物欲望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疾病。这个角色是现代都市人或多或少具有的普遍心理的一种放大。2004年6月广东卫视改版为“财富”频道,但仍然延续了以往传统的办栏目思路,更多关注的是财富的“生产”而不是财富的“消费”,涉及到生活时尚和消费领域的节目少之又少,节目的附加值与时代结合亦不甚紧密,其见识无疑有些失之准星。甚至还不甚明了为什么风情时尚能够占据生活舞台的中心,媒体的活动营销怎么能够轻易廉价地赢取受众眼球,因而它就是要让《时尚放送》几入冷宫,就是不懂或不擅长于媒体的自我造势和刻意渲染,就是少打旗号少掺乎热闹。倒让经济不咋的湖南,甚至经济是更落后的广西,潇潇洒洒地在高调消费的电视娱乐圈中抢尽风头。这让媒介最能出新闻、造时尚的广东,感到了寂寞与难堪。
2.新媒体的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的互联网,伴随各种通讯、娱乐等产品,以日新月异的方式,片刻不停歇地在更新和创造着软硬件技术产品的设计与内容,从而产生一股新的媒体革命浪潮。这股浪潮比起人类史上其他的技术和产业革命,有过之无不及。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化、喂食化的传播方式,还引发了传媒业在技术、或传播方式、或商业模式上的变革。而新媒体的崛起与发展给电视媒体带来了两面的影响:
①分散了的受众注意力。在注意力经济中,抢夺了受众的注意力意味着对绝对资源的争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说过:“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所谓注意力经济,是指以注意力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为基础,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在知识爆炸的后信息社会,注意力资源已经成为十分稀缺的经济资源,已经成为财富分配的重要砝码。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网民人数是急剧增加,相对应的是全国观众收视时间的持续减少。(见图一、图二)
图一:中国网民人数增长情况
(图表来自CNNIC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14)
图二:全国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间
(图表自制,数据来自《2006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07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08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年轻群体的流失。2007年5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的人均收视分钟数为237分钟,45-55岁群体为209分钟,和前几年相比,基本维持稳定。相比较而言,34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的人均每日收视分钟数仅为130-140分钟,其中15-24岁群体和25-34岁群体在2007年的人均每日收视分钟数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0分钟和8分钟(见《2008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230页,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2008年出版),流失的走向无疑是被互联网分食。(见图三、图四)
图三:网民年龄结构
(图表来自CNNIC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17页)
图四:2008年上半年各年龄段网民增长量
(图表来自CNNIC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17)
年轻群体的媒体消费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类媒体在未来竞争中的效果和潜力,年轻群体电视收视时间的衰减值得重视。
②新媒体具有的包容性又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会。信息技术已经重塑了传媒业的外延和内涵,使今天成为一个不同媒体相互竞争而又相互融合的发展时期。对电视而言,出现了多种电视形态,手机电视、地铁电视、IPTV、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等,这些新兴与新型的电视媒体无疑会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新的生命活力。
在2007年初召开的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广东电视台台长张惠建因带头率先进军“新媒体”市场而荣获“十大创新传媒人物奖”。国内电视界当场只有两位入选,另外一位是上海文广新闻集团总裁黎瑞刚先生。从2004年到2006年,广东电视台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完成了新媒体的谋篇布局,构建了一个包括上述几种电视新媒体形态和动漫制作、SP、网络视频、新媒体内容研发、新媒体节目加工制作等业务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新媒体产业格局。2004年11月1日,车载移动电视正式开播;2005年5月,手机电视试播;2006年1月1日,广东数字付费电视欧洲足球频道、英语辅导频道、真人秀频道、高尔夫频道正式向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开放;2006年6月28日,地铁电视进入正式运营阶段;2006年8月获得全国性的IPTV牌照。应该说在抢占媒介新渠道方面,广东电视台这次是抢占了先机。
只是新渠道的拓展反而使节目形态的创新显得更为必要。一方面新媒体的崛起使得电视行业传统的制作、播出、传输、接收方式受到颠覆,电视内容提供者与内容消费者的地位实现了动态转换,新媒体不仅是一种线性的接收终端,而且成为一种综合性、互动性、适时性、个人性更强的新型电视媒体。它与传统电视媒体不同的特性对节目的创新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媒体虽然因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而备受关注,但其产业链尚未成熟,赢利模式尚未建立,其前景还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传统电视依然是各大电视台的主战场,如何利用节目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战役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
二、广东电视发展现状的需求
如果从1959年“广州电视台”的开播算起,那么到今天广东电视已有差不多50年的建设与发展历史。根据广东电视的发展特征,可以将这50年的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前20年;第二阶段是从1979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第三阶段是最近十来年。
前2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广东电视和全国电视一样,发展速度缓慢,满“园”萧条,仅仅是一种拥有现代化躯壳的简单的传声筒和政治工具。
第二阶段是广东电视在全国业界的辉煌时期。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驱动下,广东省最先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也最早享受了现代经济带来的成果,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基地、东南亚贸易中心。由于得益于风气之先、潮流之顺、地缘之优、经济之旺、人气之和,广东电视在积极、全面、大量宣传改革开放的同时,还常常成为节目内容或形式上“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者和创新者,并且大度从容,即在宽松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容包括境内外的多种传播形象和声音的存在。在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电视台就率先推出了《港澳动态》(1981)和《国际纵横》(全国第一个国际时事新闻节目电视专栏,突破了地方台不允许办国际节目的禁忌)等新闻专栏;随后,在特区还被人们争论的时候,推出了全国第一份关于特区的新闻专栏《特区信息》,影响深远。第一个电视综艺节目专栏《万紫千红》,摄制的电视剧《情满珠江》《公关小姐》《商界》《外来妹》《英雄无悔》《和平年代》享誉全国,直到现在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此时的广东电视在全国备受瞩目。
第三阶段的广东电视在其他省份电视大步往前走的时候却相对滞缓,通过粗放型规模扩张与境外电视的比拼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全国的影响力却日渐式微。广东卫视在全国排名跌出20名之外。在其他各省的卫视台在当地是绝对龙头老大的情况下,广东卫视在本省的市场份额不超过5%,远不敌同门兄弟珠江台,而在广东城域的市场份额更是不到2%。
这固然与广东地区粤语方言电视占据绝对优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普语电视中,广东本地电视却依然难以撼动拥有绝对影响力资源的央视和邻近的湖南卫视。(图表,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卫视为龙头的广东电视的创新动力仍然显得不温不火。
有人说,广东从来不缺乏创新之精神。改革开放30周年,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这块热土出现了许多锐意创新以及敢于大手笔的人物,多少改革的观念在这里诞生,为改革开放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文化领域也开创了多个第一,广播“珠江模式”的推出,报纸的首先扩版、全国第一个报业集团、第一个期刊集团……。然而,由于广东电视特殊的生存空间,导致广东节目形态创新的动力不足。
广东毗邻港澳,广东电视的生存空间也与全国其他电视同行面临着不一样的状况。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目前在广东上空有9个境外电视频道通过合法通径,进入到广东家家户户的有线电视网里面,其中3个是美国传媒集团背景的电视频道,余下6个分属香港和澳门这两大特区的频道。这些频道由于拥有西方成熟的节目机制和理念,又有政策不对等的地缘优势,使得20多年来广东电视和今天还暂且称之为境外电视节目的竞争一直处于不对等的状态。只是另一方面对这些境外电视的插播广告又会给广东电视带来一年数十亿的经济创收。据实地调查,南方传媒集团属下成员台一年从境外电视获取的插播广告收入比就超过50%以上,尤其在珠三角地区的比例可能还高达7成以上,即使集团总部这一层面的创收也在3至4亿中徘徊,这已经超出了许多内地省级电视台一年的总收入。媒介生态的不平等但又有创收的良好状态使得广东电视失去了对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忤逆冲劲。2004年10月,南方传媒集团在全省收视市场总份额首次超过了香港无线和亚视两台,第一次以整体形象在全省境内外媒体的抗衡中平分秋色,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应该说这次胜利更多是外延式扩张的结果而不是内涵式提升的功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2001年底南方电视台的启动,使得形成合力的南方传媒集团的频道资源又多了6个。
然而,广东电视的状况实际上是隐藏着重重危机。一方面全国其他电视台以越来越精彩的节目对广东电视市场进行渗透与蚕食,而对这些电视台的进入广东电视是不可能从中分一杯羹的;另一方面境外电视的插播广告收入反而成为了悬挂在广东电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插播广告收入存在着因属“非经营性收入”而有被重新纳入政府财政计划的不确定性,如果不事先做好准备,那将会给广东电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个重创。2009年5月中旬,诸多媒体报道了中国房地产商巨头碧桂园老板杨国强欲以百亿港元收购TVB(香港无线)26%股份的消息,当时TVB(香港无线)的整体市值为200亿港元左右。据行家分析,杨国强之所以愿意以比目前市值价高得多的价格购买TVB的股权,就是看重了TVB在内地电视台的广告产值,希望有一天能够收回插播广告的权利。
如上所述,无论是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发展需求,广东电视节目的研发和创新都是势在必行,必须放在自主战略的高度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部分 如何创新
一、创新氛围的确立
观念,即认识或思想,是人们由其所具有的知识及过去的实践而长期形成的种种观点与概念的总和,是相对于存在而言的。与意识、精神、思想等相同,就其本质而言,观念属于主观世界的范畴,是一种意识与思维的过程,但是这种意识和思维与客观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由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并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但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广东电视节目创新的动力不足,既表明在业界中创新系统的建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在相当多的在职领导干部中也未形成共识,同时当中还包涵着这样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氛围:即在电视节目创新力整体不足的同时,容忍失败这一电视节目创新链条的一再缺失,表现在投机取巧者广有人缘与机会,而有志创新者缺乏机会与锻炼,决策领导者则失之宽容与扶掖,当事人也难有执着追求或忠于职守的气度与胸怀。当收视率已成为业界认可成功的唯一指标的时候,节目与栏目的生存大限全由或高或低的阿拉伯数字一票决定。也因此,每年的改版之后,或多或少总有一些需要时间与土壤培植的创新节目或品牌栏目过早夭折。在这里,允许挫折、宽容失败无疑应当成为鼓励创新的同义词。因为只有培植一个适合于创新的土壤,创意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不可否认,广东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在鼓励创新方面也做出过一些实质性的努力:如多年来频繁出国对口观摩、近期也开始将业务骨干送至北大等名校进行高级别的培训,也有一些高额的年终项目创新奖励。但至今收效甚微。原因何在?在我们看来,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境内外媒体的抗衡中,应是有着如何应变且抢夺或收复空中失地的准备,但很少有一个容忍失败的宽容心理。事实上,容忍失败与创新奖励均是保证有效创新,持续创新的前提,缺一不可。因为不能容忍失败,无形中给人们戴上了"紧箍咒",束缚了创新者的手脚,导致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君不见,由于失败容忍度低,在市场压力和商业逻辑的现实的选择中,电视媒体人往往不自觉地采取风险最低原则,追求短平快,趋于保守,因为保守相比创新而言,风险更低但是短期利益却会更大,创新者不愿为创意付出成本,克隆摹仿之风盛行,创新度自然难于提高。由于失败容忍度低,许多电视台的研发部门都只是止步于为各频道、各部门提供国内外相关节目形态资讯、组织新形态节目观摩、邀请业内专家开展讲座培训等等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上了,至于实打实的研发与市场调研,却从此再无下文,因为没有人愿意去负责任,没有人敢去负责任。由于失败容忍度低,从台领导到一线员工都紧盯可以量化却并不完全科学的收视率,只要眼前的“战绩”,不顾长远的规划,什么节目“火”就做什么节目,而且各自为政相互叫板,拼的不亦乐乎,五彩荧屏呈现一派“散、乱、差”的壮观景象。
二、创新机制的探讨
机制是泛指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好的机制是一整套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整合运用资源效能,以达到特定工作目标的游戏规则。良好的节目形态创新机制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支撑和保证。
通过专访座谈和深入一线了解,我们知道广东电视媒体新节目的产生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是指派完成。这又通常是几种情况:①应政府职能部门要求的配合宣传;②企业赞助,为广告或产品信息而作;③政策宣传需要,应时应势而产生的;④领导“拍脑袋”决策,觉得某个频道缺少什么节目,就拨部分启动经费给该频道,限期给出节目方案,试拍,领导审批后开始试播,边播边完善。
二是员工递交方案。员工想办法将节目方案传递到最高领导手中,由领导研究后决定,方案行得通的话再由方案提交人统筹节目制作。
上述这两种新节目出台的方式都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为没有一整套流程和规则可以遵循,这一方面导致许多草率出炉了的电视节目没有科学性的细分观众、受众目标,以及功能、市场、内容、形式定位,也没有风格鲜明的个性特色,生命力当然难以长久;另一方面是不能充分发挥成功的电视节目的借鉴作用。广东电视媒体当务之急是要构建一套合理的电视节目创新机制。
如何建立合理的电视节目创新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建立有规模的专业节目研发机构。设置专门的研发部门,一是可以保证新节目研发的时间、人员、设备、资金的投入;二是可以保证研发的水平与质量;三是可以保证新节目上马后有一个合理的孵化期;四是有利形成科学的节目开发与生产把关环节,解决媒介产业链多年来这一环节一再严重缺失的痼疾。当然,这一部门的人数不一定要多,但都必须是经验丰富、思维活跃的业务骨干,因此该部门在台里必须处于举足轻重的核心位置而不是被人虚置或流放在可有可无的边缘地带。另外,研发资金的投入也应该充裕,这是一个台节目的生命之源,对它确保来源充足且专款专用不容置疑。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0%的省市级以上的电视机构设立了研发部门,其中70%属近几年设立,实至名归的研发部门为台里节目创新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2001年10月成立以来,与国内外行业保持着全方位接触与交流,充分掌握有关发展最新动态,随时向集团决策层提供行业信息、实施建议和决策认证。他们在传媒娱乐产业项目孵化和产业开发、现代传媒集团管理模式研究等电视前沿领域进行积极探索。适时推出《白玉兰报告》系列品牌,其中《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为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第一份专项研究报告,《中国电视体育市场报告(2004-2005)》也是中国电视体育行业的第一份专项分析报告。同时,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每周推出一份节目模式系列报告,如美国女性电视频道节目模式、海外真人秀节目模式等,发至集团制片人以上管理者,对集团节目创新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与启发作用。湖南电视台研发部门甚至分成三个专责小组来进行节目形态研究,一组为海外,一组为央视,一组为凤凰卫视;当中确保每年研发的专项投入不低于一千万元,且无封顶之说。学人所长为我所用也是湖南台在节目创新方面一直领先于国内其他电视台的首要原因。
广东电视台2008年6月份在总编室下新设立了研发组,共有5名成员,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均来自重点院校,且具备多年电视台一线实战工作经验,是一支年轻的高素质的队伍。但由于时间尚短,新成立的研发组目前履行的职能还比较单一,尚停留在对已有节目的诊断与预测上,尚未触及“创新”的层面。主要接受总编室或节目部的委任,对广东台的某个节目或频道的收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把控整体走势,反映节目/频道播出效应及存在问题,以“节目诊断”的形式为编排决策提供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电视媒体由于观念所囿,再加上多年编制的限制,导致研发环节缺失,临时拼凑的研发实体基本上还处在边缘状态,力量单薄,且行政级别只有科级;这一现象也同样出现在同门的南方电视台,研发部门放在总编室下也是名存实亡,专业人员不超过3人;即使是集团的发展研究部也只有区区几人,主要完成领导下达的编撰材料任务而难有其它大的作为。因此相对于全国行业先进的河南、上海、湖南等台,问题严重,差距明显。因此,只有从组织结构上突破禁忌,提升职能,在确保节目研发部门兵强马壮的同时,还得善于借助社会、高校的力量,才有可能使之在广东电视节目的创新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因此,时值南方传媒集团领导换届,需要厘清新的战略发展走向,而以集团的发展研究部牵头,整合属下三台一网络的研发力量,形成拳头重击之势,是迫在眉睫,势所必然。(www.xing528.com)
2.建立科学的孵化程序与方法。策划设计电视节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策划设计之前,必须进行深入、充分、科学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其中最主要的包括:(1)政策法规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如:所办栏目必须在内容上、形式上符合党与政府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栏目应该有较大的法律、政策空间。(2)功能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即对栏目可能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沟通、传播、服务、娱乐等作用进行调查研究与论证。(3)受众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即节目受众的范围、规模、特征、构成、收视兴趣习惯与特点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与论证。(4)市场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即对节目的市场前景和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调查研究与论证。(5)投入产出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如:创办一个新节目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有多少?多长时间可以收回成本?投入此节目与投入彼节目在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比较等。(6)内容方面调查研究与论证。如:应该突出哪些方面的节目内容,应该放弃哪些方面的节目内容等。(7)节目形态类型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如:是播报类,还是访谈类,或者是直播类;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等。(8)同业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如:其他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尤其是竞争的主要对手)是否有同类型的节目,如果有,应该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等。
3.建立新节目的培育环境与机制。新节目完成策划设计推出后,不要马上交付给节目部门规模营运。应该拥有一个时间足够的孵化培育期(一般试版播出期为八周时间,最长也不会超过12周)。在此期间,可以根据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对新节目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改进,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支持与宽容。
4.建立多渠道的节目策划设计机制。在组建专门节目研发部门的同时,应该鼓励所有的节目部门甚至是每一位员工都来参与节目策划设计工作。电视台的节目部门(频道)结合自身节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比如,频道小动作的改版,就要以节目部门为主,利用部门资源,根据受众兴趣点与需求量进行调整。从2003年开始,湖南台每年派2-3个本科以上学历、有3年以上电视台工作经验的优秀青年骨干,送到广州新东方进行半年英语培训,再送至英国本土生活半年——话说新的节目形态总是孕育于欧洲,兴起于美国,流行于日本,普及到后来回归大陆的港台,最后中国内地再“拿来主义”。这几名外派人员在英国专注于观察、学习欧洲的电视节目,回国之后每人必须提交1-2个供台里推广的节目形态。另,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借助社会专业公司的力量走节目创意社会化的道路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5.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合适的物质鼓励开拓创新渠道。调查显示,湖南台除了上文所述的外派团队蹲守欧洲电视前沿的方法外,还有一种鼓励全台员工共同创新的渠道:台里任何人都可以提交节目方案,方案获得好评,则交由合适的频道、栏目去执行;而对于方案提交者,台里奖励1-5万元,作为对其创新精神的肯定。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传媒中心节目研发部也曾面向台里在职员工、其他媒体从业人员及其他社会人士,公开征集“超越总台现有节目水准,创意独到,能够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市场价值显著的大型项目方案”、“创意独到,可弥补本台节目形态空缺或节目市场稀缺的新栏目方案”和“针对本台现有各重点节目的改版创新方案”,奖金从1000元到50000元不等。南方电视台日前也张贴出一张公告,倡导实行终身版税制,刺激员工积极进行节目的创新。
三、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方法探究
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自然延伸及个性化拓展,也即由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气质和神韵构成的电视节目设计模版,它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元素。近年来,同样也在广东,以民生新闻与真人秀乃至“全民秀”娱乐节目崛起为重要标志,中国电视节目的迅速繁荣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当着模拟时代珍稀的频道资源在网络数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开始呈现‘泡沫化’的趋势,原有频道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地位已被撼动;而业界对渠道价值的再认识,对内容核心资源的再挖掘,以及对市场成长预期的期待,使模拟时代的内容之争正在演化为数字时代的节目形态之争,元素之争。也因此,不同电视节目形态的元素相互交叉,互为文本,这又成为当代电视节目形态发展和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潮流。
1.形式创新——组合创新法
在创造学中,所谓的组合创新法,正是将原有的某些事物联合起来产生新事物的创新策略。这种技法同样可以用来进行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常用的组合法有同物自组、异类组合、主体附加等。笔者将用实际例子来着重说明同物自组法和异类组合法在电视节目创新过程是如何运用的。
①同物自组:跨节目形态
同物自组就是把同一类物品组合在一起来得到新的产品。美国人把俄国的伏特加、法国的香槟、意大利的葡萄酒、德国人的威士忌……兑到一起,举杯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美国的精神——综合就是创造”,这是同物自组的典型例子。电视节目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同物自组,从而产生新的节目形态。
《变形记》纪录片+真人秀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着力研发、重点推广的一档大型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以纪录片和真人实拍为主要节目表现形式,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节目播出两季以来,以独特的视角、动人的情感体现,打动了许多的电视观众,获得了收视和舆论的双重肯定,一举拿下亚洲电视节最佳真实电视节目奖,同时这也是中国大陆唯一在此次亚洲电视节上获奖的电视节目。许多国外电视台也纷纷对“变形计”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购买版权或者合作共同拍摄国内外少年互换,扩大“变形计”的平台。
《大小爱吃》美食节目+娱乐访谈
《大小爱吃》是台湾八大电视台综合频道的电视节目,由ASOS(徐熙媛、徐熙娣)主持,节目名称是来自主持人“大小S”的谐音。节目每集会邀请一位或多位来宾在节目中烹饪自己的拿手菜肴,而主持人则在旁边协助并进行访谈,当菜正焖煮时,主持人便拉着来宾到另一区坐下来访谈,烹饪结束后主持人与来宾会至一旁的试吃区进行试吃和点评。节目的看点在于融访谈于生活化的场景当中,就如好友相聚共同下厨,所提问题随性而麻辣,旁敲侧击,而来宾在烧菜的过程中也易放下戒备,轻松自如地做出回应。同时,来宾的菜式选择、厨艺展示也可以一览其生活化的一面。整档节目轻松温馨,即饱眼福又有丰富的信息量,其中主持人对访谈的张驰把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向世界出发》游记+纪录片
《向世界出发》是无线电视翡翠台推出的全新真实纪录系列节目,由不同艺人去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分享当地的民风习俗,每集半小时。该节目被评为“最佳综艺资讯节目”,其成功之处在于超越一般的主持人带领游览名胜外加解说的旅游节目模式,赋予每一期节目以深刻的主题,每期选择不同的艺人,将艺人自身经历、特点与目的地的主题完美交融。例如其中一辑名为“七位艺人探索生命之旅”的向世界出发介绍了谢霆锋、曾志伟、蔡少芬、梁咏琪、廖伟雄、汪明荃和陈键锋对生命的诠释。柬埔寨,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这30年来,柬埔寨人民经历了一段段悲痛的历史,令到这个地方,家不成家。谢霆锋,我们亲眼看到他的反叛,看见他跌倒,看着他成长,见证他结婚。家,对他来说究竟是什么?有故事的人,去有故事的地方感受生命,反思人生,更加引人入胜,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使节目更具知识性与思考性。
②异类组合:跨媒体形式与跨艺术形式
异类组合就是将不同类型的物品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事物。电视节目的异类组合可以分为跨媒体形式和跨艺术形式两种。
ⅰ跨媒体形式
众所周知,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是当今四大主要媒体形式。而这几种媒体之间其实并没有不可逾越的边界。当一档电视节目跨越媒体形式的分界,就有可能成为创新之举。
《美丽世界杯》
目前,“媒体新式联合体”成为一种合作的发展趋势。“媒体新式联合体”即为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和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所组成的联合体。新式联合体的组建,为我们提供了追踪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生存逻辑的范例。这种联合的特点是“信息和素材共享”,竞争方向是:融为一体共同对外。我国就出现了为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而组成的媒介间的这种新型联合体。虽然不少人将整合视为抄袭,作为一种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运作模式,整合仍然是互联网上最为成功的低成本模式;但是,整合在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将会永远成功。新浪以及其他一些站点的进一步辉煌,市场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也许需要“二次创业”,那就是广义的原创。
例如,2006年德国世界杯已于6月9日至7月10日举行。为让球迷充分享受世界杯,北京娱乐信报、大型体育娱乐电视节目《青春嘉年华》和腾讯网三家媒体联合推出了大型足球主题活动——《美丽世界杯》。《美丽世界杯》由电视、网络和平面媒体共同运作,旨在传播体育精神,展示足球魅力,同时为品牌企业参与世界杯提供舞台。参赛选手通过参与电视、网络和报纸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展示各自的魅力。最后的获胜者由三方媒体各自受众,通过网络投票和短信投票共同推选产生。《美丽世界杯》通过缔造媒体超级组合,开创传播新模式,真正实现前所未有的“海陆空”联合作战。3月31日至7月23日,北京娱乐信报体育版每天开辟专版报道《美丽世界杯》的进程和花絮;腾讯网通过QQ向4.9亿注册用户进行系统发布,在网站首页、新闻频道首页、世界杯频道首页辟专属页面,报道《美丽世界杯》,并为参赛选手提供专属空间;同期,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青春嘉年华》节目将对《美丽世界杯》活动进行全程播出。
ⅱ跨艺术形式
如果说跨媒体组合打破了各种传媒产品之间的界限,那么跨艺术形式的组合则更进一层,穿越了各种精神文化产品之间的壁垒。中国形式多样的传统艺术是我们精神文化产品之中的瑰宝,有着丰富的营养和价值,是电视节目创新的灵感源泉。说书、评弹、戏剧、杂技、文学等等,把这些艺术形式的某些元素或特征与电视节目相融合,往往能创制出别有新意的节目形态来。
《CHINA’S NEXT TOP MODEL》
“潘婷闪亮模坊”(China’s Next Top Model)是一个由哥伦比亚派拉蒙公司(CBS Paramount)提供正式版权的选秀节目,节目模版来自美国热播的时尚类真人秀节目“America’s Next Top Model”。中国版的Next Top Model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遭遇选手素质、裁判专业性等硬件方面的阻碍,也受制于中国普遍消费能力偏低的现实局限,推出至今效果不敢恭维。但其前身America’s Next Top Model的大获成功却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它是一个充满戏剧性、故事性的节目,有一支涵盖了主持人、指导评审、摄影班底的专业团队,既可领略高级时尚带来的视觉震撼,又可品味专业拍摄的业内门道,从台前到幕后展现了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超模的艰辛之路,成功地通过电视媒体将服装、摄影等艺术形式以晋级的赛季形式进行推广。全美超模在各个国家都有当地的版本,这个美国桔子到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鲜活的生存了下来,并且还长得很好。
拍案说法:法制节目+说书
与说书艺术结合的另一典型是《拍案说法》。2000年6月重庆电视台推出大型日播全景式法制节目《拍案说法》,以纪实手法展示案发现场,追踪报道案件的侦破与庭审过程,并让知情人参与拍摄演绎精彩案例。主持人则以说书人身份引领观众进入法制世界,在展现真实案例的同时将其中包含的法理凸现出来,从而达到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的目的。该节目自2000年6月19日开播以来,赢得了市内外的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在全国的法制节目中极具影响力。
非常有戏:娱乐节目+戏剧
长久以来,迫于传统的戏曲艺术被电视等新锐媒体和各种娱乐形式挤压到边缘的地位。由东方卫视制作的《非常有戏》,是一档将中国传统的戏曲以现代电视的包装制作推到前台的真人秀节目。从今年年初至4月下旬,东方卫视和新娱乐先后邀请了两岸三地共60多位影视明星以参赛选手或表演嘉宾的身份参加《非常有戏》的明星选秀活动,同时邀请100多位戏曲名家担任评委,并当场献艺,从而吸引青年人对中国戏曲产生兴趣。《非常有戏》播出之后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几乎在一夜间一扫传统戏曲曲高和寡的尴尬现状,一举超越强档电视剧和其他电视节目,达到2.5%的高收视率,成为东方卫视的收视冠军,这个成绩也是东方卫视和戏剧频道黄金时段节目平均收视率的5倍。
③主体附加:在原有的技术思想中补充新内容或者在原有的物质产品上增加新附件。
中央二套的《绝对挑战》起初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专业的人力资源节目,但收视一直不理想,在增加了观众普遍感兴趣的娱乐化和戏剧化的要素,比如中途淘汰一位选手,以及增加了游戏,收视率才逐步上升。
归纳起来,电视节目的组合创新可以从跨节目形态、跨媒体手段和跨艺术形式以及增加一些节目元素这四个层面着眼寻找突破口。越过边界,往往就激发想象力。
2.内容创新——特性列举法
节目创新的另一切入点是节目的内容。特性列举法就是通过对某一创新对象的特性进行列举分析展开联想,用一览表的方式帮助思考,然后探讨能否改变某些特性从而完成创造性构思。这种方法着眼于局部,特别适用于解决较具体的问题,因此在电视节目内容创新方面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电视节目的特性,主要可以从电视节目的元素入手,比如:主题、规则、参与者、情境、舞美等等。
①题材创新
题材,就是构成具体节目的材料。它直接决定着栏目的传播内容。2006年,表演秀节目在题材选择上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以舞蹈表演为主的《舞林大会》、深圳卫视推出的以武术表演为主的《功夫明星》等各类表演秀节目,以及青岛电视台、中央台和中国烹饪协会强强联手推出的《满汉全席》的推广中华美食文化的节目。
《王牌大贱谍》
《王牌大贱谍》是台湾三立都会台在“景行厅男孩”走红后为其量身打造的一档谈话性节目。节目结构相对简单,每期一个话题,由制作人或艺人同台对擂讨论,节目魅力来自于一对活宝主持人的一唱一和,既有笑点又直切要害、入木三分。该栏目的题材选择很独特——演艺圈最辛辣最不为人知的幕后秘辛,抛开八卦杂志的忽悠,直接由幕后操作者现身说话,非常有说服力,而这方面的资源电视台本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人员选择上,主持人梁赫群是资深制作人,黄国伦是知名音乐人,而常驻嘉宾也都是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艺人经纪、艺人造型师、制作人、娱记等。由于选材的独特性,目前尚未出现克隆复制的同类节目。
②表现内容创新
《一家老小向前冲》
《一家老小向前冲》是湖南经济频道2003年投拍并播出的室内方言喜剧,一直在湖南自办栏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创下了较高的收视与较好的市场回报,成为省内外著名品牌。而这个节目正是从表现内容上进行创新,把在广东台热播的《外地媳妇本地郎》进行内容上的落地变身,湖南购买了广东剧本的改编权,改变时加入了诸多湖湘文化元素,突出了湖南特色,成为符合本地观众口味的节目。
③规则创新
《快乐大本营》
同样是湖南卫视,在全国家喻户晓的《快乐大本营》自1997年7月11日开播以来,已经历经11个年头。至今仍然占据较高的收视份额,在湖南所有自办栏目排名中仍位居榜首,在全国同时段中位居第五。他的成功得益于与时具进,不断改造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去设置新的板块,新的环节,栏目风格由过去走明星路线适时调整为大众化,平民化的路线。对规则的与时创新,使得同一个栏目保持长青,同时也是对该节目品牌的持续经营和维护。
④参与者创新
《交换空间》
中央台生活频道的《交换空间》栏目长盛不衰,不仅在于抓住了中国观众的“家”情结,更是因为其节目设计环环相扣、悬念不断。两队伴侣互换房间,根据对方的要求,和设计师一起动手改造。一方面,是行外人的笨拙,能否在48小时内完成这一巨大的工程?另一方面,自己家的房子在别人手里,最后会被改造成什么样心里又有所牵挂。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众,对结果的好奇都被高高地钓了起来。最后摘下房间主人的眼罩时,镜头第一次展现改造后的房间全景,讶异惊喜百感交集,屏幕内外的情绪同时被推向了最高点。
⑤情境创新
《门徒》
美国广播公司(NBC)为对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热门节目《生还者》(Survivor),推出《学徒》(The Apprentice)节目,其商场实战、集体生活花絮等模版设置已被国内《绝对挑战》等栏目引进改造。其中有另外一种情境,至今未被中国模仿,值得关注。在《门徒》每一期PK结果揭晓后,获胜一方的团队会受邀到地产大亨特朗普旗下的豪华别墅或顶级餐厅接受一番盛情款待,其招待场所的奢华亦成为该节目的看点之一,该环节虽所占篇幅较小,却蕴含着极大的商业价值,将集团宣传巧妙地融于节目之中,当然,这也是因为《门徒》这一栏目就是围绕特朗普度身制造的,特朗普是该栏目的投资者、主评审,高调亮相,他在节目里的口头禅“You are fired(你被解雇了)!”成为节目的“金句”。也许中国目前尚不存在足以支撑这种投入产出形式的沃土,但其赢利模式值得反思。
⑥舞美创新
《绝对唱响》
作为2008年全国首档选秀节目,“绝对唱响”一登场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这里不仅有才华横溢的选手、众星云集的评委,还有更重要的是豪华的舞台硬件。“十几块彩色大荧幕将完美展现舞台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连选手们舞蹈后的汗水也将清晰呈现”,2008绝对唱响和北京奥运开幕式使用的将是一模一样的舞美彩幕系统。舞台布景采用立体多维的制作手法,背景汇集了现代各种时尚元素,一些细微之处的处理也是精益求精。
结 语
广东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之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漫长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久常新的课题。因此本课题也仅是这一系列的观念之篇。从可操作性方面要求,还需要大量的可量化的节目分类的对比与分析,同时也需要通过繁杂的有权威的市场数据作为支撑,而且涉及广东这一区域的范围,仅有广东卫视这一抽样点是远远不足的。但可喜的是,课题本身的立项,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头;而且,在本课题开始结项的时候,在华南理工大学由教育部提供资金的重点实验室项目中,就有装备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的专业“视听元素分析实验室”通过验收,可为本课题提供长期的实证的科研保证。这里,作为促进的系列要素,我们对上述内容的补充或希望还应有:一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在任领导;二是媒体与受众的密切关系以及媒体自身的经济实力与发展规模;三是行业的发展优势和优惠政策的倾斜与扶持。从开掘广东电视媒体的后发优势角度着眼,务实的做法应是借助综合实力支撑的节目创新,从而达到广东电视其主流频道的树品牌、立品性、升排位的战略发展目标。
应该说,电视节目的创新不是拍脑袋的结果,应该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和非常规范的流程与相当份量人、财、物资源的投入,当中必须有观念的转变、结构的重组、机制的引入与流程的优化等措施与过程。所以,作为保障措施,当我们面对节目同质化与频道同构化的浊流,要想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推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受众需求的优秀新节目,拥有独特的可视为核心竞争力的节(栏)目品牌及其相关资源。当中一要有体制保障。即必须要有符合开发规律的体制保障,这是研发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保障生产流程中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当中尤其要有允许创新失败的容忍机制与领导胸襟。二要有人才保障。担当中坚的科研力量要重视优秀创意人才的选拔,搭建良好的人才梯队结构,突出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特点。三要有财政保障。财政保障对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视听节目形态科研机构的建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按国际惯例需要一般不能低于媒体生产基金3—5%的专项投入。湖南电视台如今公开亮出了年度节目形态研发基金过千万的底牌,让广东同行自认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可喜的是,深圳广电集团最近已有决定设立5000万元的节目孵化基金,打造精品节目与栏目。当然这方面广东并非先天不足,关键要看是否重视、有否远见。四要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以往媒体简单以收视率或市场份额的多寡为标准已不足为训。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估体系和机制还远未建立起来。评估体系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视听节目,给视听节目形态创新提供方向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时下倡导的“绿色评估体系”在组建的节目形态科研基地里不可或缺。五要有市场检验。创新的电视节目形态即为节目形态科研基地所生产的精神“产品”,它是否符合当下国家主流文化与受众市场的要求,是否符合目标对应观众群的胃口,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出中肯的结论。电视节目形态的科研基地是否具有开发节目市场的能力也必须经过市场的洗礼之后才能有所定论。
基于未来的发展愿景,也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广东电视节目的创新就是不能再借重以往改革开放初期通行的“依赖引进战略”,即靠依赖,靠模仿,甚至靠盗版,靠克隆之捷径取得眼前亦步亦趋的所谓“进步”。因为做到科学的发展与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张扬的是人类的科学理性精神,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紧密相连的创新,真正实现在知识、技术、制度、管理、组织、观念、文化等各个结构要素的全面升级和总体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