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中国古典舞”这一概念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中国戏曲舞蹈家、中国戏剧家、中国现代话剧的创始人之一。他生于湖南浏阳,17岁开始从事京剧艺术活动,与梅兰芳齐名,素有“南欧北梅”之称。欧阳予倩一生创编及导演的话剧多达近百部。其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反封建的进步倾向,揭露旧制度的腐败,宣扬妇女要争取自由和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欧阳予倩为舞蹈事业奔走忙碌,他参与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大型舞剧——《和平鸽》,主编了《唐代舞蹈》一书。1960年,欧阳予倩当选为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1962年,欧阳予倩逝世,享年73岁。
为了挖掘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舞蹈,创造新时代的舞蹈艺术形象,欧阳予倩最早提出“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在他的倡导下,中国舞蹈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建立“中国古典舞”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古典舞”发展之初,借鉴戏曲舞蹈的训练方法,表演者需要学习戏曲舞蹈中的踢腿、压腿、下腰、翻跟头、旋子等技巧。与此同时,我国舞蹈表演艺术者邀请苏联舞蹈专家来华讲授芭蕾舞的训练方法和技术技巧。当时的舞蹈专家们在学习戏曲舞蹈艺术的同时,还学习西方芭蕾舞。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舞蹈家们逐渐摸索出一套适用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古典舞动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古典舞”作品。
女子独舞《春江花月夜》表现了一位古代女子在新春月夜,漫步于江边,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情景。该作品采用了戏曲舞蹈动作,将这位古代女子羞涩的神态、美好的身段及对未来爱情生活的向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创造出一种幽寂、淡雅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久久回味。(www.xing528.com)
女子双人舞《飞天》受京剧《天女散花》和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启示,运用中国传统长绸舞的表现手法,塑造出飘然灵动的仙女形象。舞蹈表演中,两位仙女将手中的长绸不断挥舞,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轻盈飘逸,令人遐想不断。
女子三人舞《金山战鼓》是一部反映军事题材的古典舞作品。它取材于“梁红玉擂鼓,助夫战金山”的故事。舞蹈作品由“登舟观阵”“擂鼓助战”“初胜笑谈”“金兵再犯”“中箭盟誓”“还我山河”等几部分组成。《金山战鼓》采用戏曲中跨腿、大踏步、掏翎子、掖腿转、串翻身等动作,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而高难度的技巧又将舞蹈剧情推向高潮,体现了人们保卫国家、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延续,其形体韵律、审美规范与戏曲舞蹈一脉相承。戏曲舞蹈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舞蹈将戏曲中的唱、念、坐、打与手、眼、身、法、步进行融合,讲究动作的圆润流畅、连绵不断、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及气韵生动。“中国古典舞”吸纳了戏曲舞蹈的艺术特质,并将其运用到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中。“中国古典舞”并不固守成规,它不断吸收其他艺术的优长之处,如现代舞的编排方法、表演艺术方法等,不断开拓“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