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舞蹈艺术略观:好莱坞歌舞片的兴盛与创新》

《外国舞蹈艺术略观:好莱坞歌舞片的兴盛与创新》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起歌舞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好莱坞布景华丽、歌舞纷呈的“梦幻王国”。之后好莱坞的经营商们看到了商机,趁热投资歌舞片,一时间歌舞片生产盛况空前。好莱坞歌舞片才从百老汇那里重新找回了自己电影的根基,并大胆引进现代主义的叙述策略,探索类型片更多的可能性。

《外国舞蹈艺术略观:好莱坞歌舞片的兴盛与创新》

提起歌舞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好莱坞布景华丽、歌舞纷呈的“梦幻王国”。那个时代的歌舞片以其成熟的类型、标准化的模式、多产的数量以及高品质的艺术,几乎成了好莱坞巅峰时代的标志。作为好莱坞经典的类型片,歌舞片以轻歌曼舞作为表达美好梦想的手段,在令人陶醉的场景中讲述主人公走向成功和获得爱情的故事,实现了好莱坞的造梦神话。歌舞片的灵感来自轻歌剧、杂耍歌舞、音乐剧和歌剧等多种大众娱乐和艺术形式,它的舞蹈和音乐形式则包括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芭蕾舞、爵士舞、踢踏舞街舞等各种元素。歌舞片由于其特殊性,必然要求创作者既懂电影镜头语言又懂舞蹈动作和场面编排,因而使得电影导演、舞蹈编导演员要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创作的顺利完成。这一时期出现了像金·凯利这样集导演、编导和演员于一体的大人物

歌舞片除了记录一些歌剧演出之外,还会记录一些根据经典歌剧改编的影片。歌舞片中的主要角色多由著名的歌唱演员出演。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以及故事的矛盾冲突都将通过歌唱演员的歌唱来展现。早期的歌舞片多以轻松优美、娱乐性强的表现方式来展现,如表演、歌唱、舞蹈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并且早期的歌舞片还充斥着大量的杂耍表演。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问世,这是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以歌舞为主,由此也被认为是歌舞片诞生的标志。很多评论界人士认为,《爵士歌王》充其量只是“有声音、有歌舞”,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类作品并不能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影片实际上预示着剧院表演朝影视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开启了歌舞片这一新类型影片的大门。1929年,歌舞片《百老汇旋律》一经问世就深受观众的喜爱。之后好莱坞的经营商们看到了商机,趁热投资歌舞片,一时间歌舞片生产盛况空前。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歌舞片唯美、虚幻的场景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心灵的避风港,让人们在影片中找到了安慰。这一时期,美国有个全民明星秀兰·邓波儿,她以童星的身份出道,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欢乐。由于能歌善舞,表演才能杰出,7岁的秀兰·邓波儿就获得了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特别奖。1938年,她已经成为美国最具号召力的明星。在秀兰·邓波儿主演的影片中,踢踏舞成为她标志性的舞蹈。在《一月船长》《百老汇小姐》中,她都有精彩的踢踏舞表演。

20世纪40年代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的“黄金时代”。米高梅电影公司旗下聚集了一些出色的歌舞片制作者以及优秀的导演,他们培养了像金·凯利、朱迪·嘉兰这样著名的歌舞片明星。大量优秀的作品在当时的市场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乌托邦中的梦幻理想在米高梅巅峰时代的歌舞片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歌舞片中勃勃生气和歌舞升平的景象,显示了二战胜利后美国公众欢欣鼓舞的心情以及对“美国梦”的坚定信心。

20世纪50至60年代,风云剧变,反战思潮、“嬉皮士文化对美国社会流行趋势产生影响,同时对广大群众的“美国梦”造成强烈的冲击,且这种情绪日益蔓延。1952年,上演了一部堪称时代经典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名字叫作《雨中曲》。男主角由金·凯利扮演,他才华横溢又充满活力。他的形象与这一时期美国民众面对愁云惨淡的社会现实依旧保持乐观主义精神的社会心理相吻合。影片的格调十分明快,其中还包含着善意的讽刺。影片中金·凯利在雨中跳的那一段踢踏舞伴随着一首《singin the rain》更是风靡一时,歌舞节奏轻松明快,演员舞姿潇洒自如,成为影史上的经典。《雨中曲》被公认为是影史上的最佳歌舞片。本片虽然没有在奥斯卡角逐中赢得任何奖项,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影迷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影片词曲与景物的相互映衬、歌曲气氛与舞蹈技艺的相互辉映,那种溢出屏幕的欢快,让看着此片的人,都渴望去舞动、去歌唱、去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1952年,40岁的金·凯利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金·凯利于1996年2月2日去世,在他去世那天,美国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讣告。讣告中,金·凯利的生平以及他毕生的成就只字未提,只是完整地播放了他在《雨中曲》中一个人边舞边唱的经典片段,然后打出“Gene Kelly今天去世”的字幕。

电视自从问世以来,便迅速地进入了千家万户,毫无疑问的是,这对电影的发展造成了威胁。在此情形下,好莱坞为了维护昔日的地位,便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大制作以及银幕技术的开发。制片者们逐渐发现将经典的百老汇歌舞剧改编成电影,具有强大的优势。于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改编自百老汇剧目的影片,包括《西区故事》《窈窕淑女》《音乐之声》《滑稽女郎》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也涌现出大批歌舞明星,弗雷德·阿斯泰尔就是其中之一。阿斯泰尔于1899年出生,1987年去世。阿斯泰尔曾与姐姐组成演出团体,后因姐姐结婚而解散。阿斯泰尔在舞台与大银幕上的演出生涯长达76年,在这期间他参与了31部歌舞剧的演出。1950年,51岁的阿斯泰尔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阿斯泰尔的舞蹈给人活力四射的感觉,人们可以从他的舞蹈中感受到舞者的快乐。有时,他在一些影片中表演独舞,花样百出。这些表演看起来好像轻而易举,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阿斯泰尔曾经表示,跳舞是非常吃力的工作,要跳好一支舞,要创造值得纪念的东西,就得下功夫。(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之后,歌舞片试图根据时代的需要改造自己。好莱坞歌舞片才从百老汇那里重新找回了自己电影的根基,并大胆引进现代主义的叙述策略,探索类型片更多的可能性。这一时期的影片以生活中的故事为主体,打破了传统歌舞片呈现大段舞蹈的模式,而是改用镜头来表现舞者的头部、手部的腿部和细节,这不但让观众看到了舞台上看不到的动作技巧,也将舞者的内心活动更为细致地表现出来。这一时期的《周末夜狂热》《油脂》等作品更是掀起了迪斯科的热潮。

20世纪80年代,歌舞片显然是霹雳舞的天下,《霹雳舞》《热舞》等影片掀起了青年人热衷歌舞厅文化的热潮。影片《白夜逃亡》由著名的芭蕾舞明星巴瑞什尼科夫与著名黑人踢踏舞者格里高利·海因斯合作演出,片中一段练习舞蹈令人叹为观止。在之后的影片《踢踏情缘》中,格里高利·海因斯让世人领略了当代顶级踢踏舞者的风范。

20世纪90年代,歌舞片几乎销声匿迹。从2000年开始,歌舞片又逐渐恢复了勃勃生机,有多部关于舞蹈的影片问世。这些影片大多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而舞蹈则是作为人生理想或生活的调味剂,这与好莱坞经典歌舞片时代反映职业歌舞者生活的主题相比,已是大相径庭。《芝加哥》这一作品中,“黑色电影”的元素,充分地糅合进了影片中采用了阴影以及低调布光,其营造的场景与前期歌舞片中普遍使用高调布光所营造的明亮场景大不相同。影片的镜头也开始转向街道、监狱及法庭等场所,以此来展现“黑色电影”的经典主题——“性和暴力”。其中最为著名的段落“监狱六重唱”引进女权主义色彩,在歌舞片的主题中是一大突破。“后现代激情主义”影片《红磨坊》则是一场碎片化的游戏。2000年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将一个盲者的心灵状态通过歌舞展现出来,具有了更多魔幻的色彩。《中央舞台》和《芭蕾人生》聘请顶级专业舞团的演员来表演,使影片更具可观性。《舞出我天地》通过演绎一个残障儿童的芭蕾之梦来表现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一时期还有不少街舞元素的影片,诸如《热力四射》《街舞少年》等,片中的斗舞场面被当时的年轻人所追捧。不难看出,21世纪的歌舞片有一个共同特点——励志,这样的励志歌舞片更容易得到正在奋斗的年轻人的喜爱。

2006年的《歌舞青春》是这一时期歌舞片中的佼佼者,它以明快的色调、真挚的感情赢得了一大批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歌舞青春》讲述了英俊帅气的校篮球队队长特洛伊与容貌甜美的优等转学生加布里埃尔共同成就歌唱梦想的故事。《南方都市报》曾这样评价:“男女主角清新脱俗的形象,动感精彩的歌舞表演,加上朗朗上口的青春流行摇滚乐,让该片一举成名。尽管没有华丽的特效,但追寻梦想与自我实现的主题始终贯穿于全片动人的歌曲、精湛的舞蹈之中,为该片增色不少。该片以歌舞这门世界性的语言,鼓励青少年相信自己、表达自己、不断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