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空间,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方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
搜索引擎是网页类信息检索工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搜索框内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相对匹配的网页。搜索引擎的最大弱点在于,由于网络信息过于浩瀚复杂,搜索到的网页也总是数以万计,人们只能花精力翻看排在最前面的网页,无暇顾及更多信息,因此也不容易找到真正契合自己需求的人。
当我们使用博客、微博时,可以合理运用其中的一些系统功能,找到更多感兴趣的人。微博有“找人”功能,用户能够直接搜索关键词,找到合适的微博用户;微博还能推荐不同领域的人给你,无论是娱乐明星、财经记者、教育界前辈,还是与你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有趣博主,都会成为推荐对象。这种推荐是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以往我们使用网络的经历和痕迹进行推算得出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人与人的网络社交关系,“顺藤摸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比如微博里的“@”功能,让人们能够在发表状态时实现朋友间的互动。同类相吸,某位你关注的博主较为频繁“@”到的另一位博主,有可能也是你感兴趣的人。此外,在微博里,一个用户关注了谁、被谁关注了,都是公开的。如果你很喜欢一个作家,喜欢阅读他(她)的作品,想要了解他(她)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经验,那么不妨打开他(她)关注的微博账号,看看这位作家平时在社交网络里喜欢看些什么样的资讯、交什么样的朋友。他(她)所关注的对象,也许恰恰是你想要找的同类型作家,甚至是写作方面的大师,能够给予你更多精神营养。
存储空间的彼此分隔,正在形成搜索引擎难以跨越的障碍。当我们用微信的时候,其中形成的所有信息,包括聊天数据、“朋友圈”记录、公众号发表的文章,都是游离于搜索引擎之外的。当然,微信本身有内部链接,使用微信自带的搜索功能,我们也可以找到存储于微信空间里的内容信息,但这些内容都无法被搜索引擎顺利找到。自成一体的微信空间,在某种程度上阻隔了网络空间里的知识沉淀。由于社交网络的封闭性,与十年前相比,现在我们在网络上找到“有趣的人”的机会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
搜索引擎还有个看不见的“敌人”,那就是时间。(www.xing528.com)
资料链接
在互联网档案馆,收集和查找历史网页的工具,叫作“时光机器”。这是一种“网络爬虫机器人”,能够自动抓取网页信息。截至2014年,互联网档案馆已经存档的网页数,超过了430亿个。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每一秒钟都在继续膨胀。创始人卡利认为,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其中的内容是全人类的记忆和财富。这些内容不应当属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通往这些内容的大门也不应该被任何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所控制。
每一秒钟,网络空间里都会新增难以计量的数据和内容,与此同时,也有许许多多的信息被删除、覆盖,网页链接常常会失效。在网络空间里,信息好像在玩“漂移”游戏。互联网是瞬息万变的,网络是否有记忆呢?如果网络页面总在更新变化,我们会不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因为太贪心新的玉米,而永远收获不到更多的玉米呢?网站一旦关停了,网站里的内容是不是也会销声匿迹?互联网会因此变成“信息黑洞”吗?
更重要的是,如果网络终将成为一个“黑洞”,那么我们在网络中的发声,还有意义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