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情境重塑:网络文化改变交流方式

家庭情境重塑:网络文化改变交流方式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会守着“春晚”,在倒数的新年钟声中迎接新的一年。不过如果从人们收看央视“春晚”的状态来看,就会清晰地感觉到:社交媒体正在改变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重塑着人们的交流情境。家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也会随着交流情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网络文化中一贯以来的开放、平等、多元特性,轻松愉快、互嘲娱乐的网络语言风格,渐渐消融着家庭中原有的等级观念。

家庭情境重塑:网络文化改变交流方式

从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在每年除夕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中国最知名的电视节目。除夕看“春晚”,跟吃团圆饭、守岁、放烟花一样,已经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新民俗。“春晚”是团圆的象征。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会守着“春晚”,在倒数的新年钟声中迎接新的一年。就连雷打不动、年年都演出的金曲《难忘今宵》,也成了几代人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

单从收视率来看,央视“春晚”还保持着比较高的水平,基本都在30%以上。不过如果从人们收看央视“春晚”的状态来看,就会清晰地感觉到:社交媒体正在改变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重塑着人们的交流情境。

最明显的变化是,人们不再“认真”看电视了。“春晚”成了背景,而社交媒体则是每个人自由进出的“领地”。在大家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可能每个人也同时在刷屏:爷爷奶奶可能是通过微信发红包、抢红包;年轻的父母们刷微博,参与最新鲜的“春晚”热评,吐槽哪个节目不好看;孩子们对电视的兴趣不太大,不过如果是直接看网络电视的话,在线弹幕评论会让他们乐不可支……只有在“关键时刻”,当主持人号召大家“摇一摇”或“扫一扫”时,全家人才“统一行动”,一起抢起“春晚”红包来。这个“画风”很有趣吧?

社交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流情境。家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也会随着交流情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我们大多数家庭,多多少少还保留着对晚辈的礼数教育,包括用餐规矩、拜访规矩、交谈规矩等,讲究长幼有序,重视换位思考。有些家庭,在这些方面还很严格。不过在网络中,这种规矩就显得没有那么鲜明了。网络文化中一贯以来的开放、平等、多元特性,轻松愉快、互嘲娱乐的网络语言风格,渐渐消融着家庭中原有的等级观念。随便翻一翻大家的微信聊天记录就知道,长辈的权威话语权和中心地位,在网络里几乎无法塑造和体现。(www.xing528.com)

晚辈的交流优越性甚至更强一些。技术不断进步,媒介不断更新迭代,年轻人总是冲在最前面“玩转”电脑手机和各种App。掌握了技术“先机”的晚辈们,是否会成为未来的“家长”,主导整个家庭的数字化、虚拟化呢?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仍然要按照不同情境,选择适当的家庭交流方式。如果把网络用语直接“迁移”到家庭日常谈话里,难免会有“没大没小”“有失家教”之感。过于随意、直接的网络语言,可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积累,让家庭关系变淡。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的结构形态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结构形态的基础。为了实现良好的家庭沟通,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媒介。比如说撰写家族史,整理家庭档案,用庄重的形式提升家族荣誉感;当我们需要向家庭成员表达感谢的时候,可以通过写信或卡片的方式,让爱驻留;当家庭成员产生分歧时,可以择机举行“家庭会议”,面对面交换意见,争取相互理解;对于不能经常见面的家人来说,微信群视频通话是非常棒的联络沟通手段,让我们海角天涯瞬间相见。可见,网络虽然很发达、便捷,但它并不是唯一合适的媒介。在不同的情境下,让家人都能有轻松舒适的交流氛围,才是最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