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最初普及的十多年,国内外的网站都以匿名登录为主流。人们在网络空间中交往互动,就像在参加假面舞会,包罗万象,自由恣意。
2004年,哈佛大学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创办了Facebook,这个校园交友网站很快风靡全球。Facebook要求所有的用户以真实姓名作为账号,并且需要提交出生证明、驾驶证等能够确认身份的证件。这就将人们的真实身份直接“移植”到了网络环境里,也把亲戚、同学、同事、朋友等真实社会关系重建在了网络中。
在实名制的网络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受到较多合法性监控。电脑、手机和网络服务器能够忠实地记录日志信息,一切过程都有迹可循。可以说,每个人上网的时候,都被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这些“眼睛”就是手机里的App,就是电脑里的程序,就是网络服务器里的大数据。
在中国,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从2015年开始,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平台都推行了实名制,手机号码也实现了实名制。在申请电话号码的时候,人们必须提交一张自己的身份证照片,还要提交一张本人手持身份证的正面照片,以保证是本人亲自申办手机号码。在使用社交平台的时候,尽管人们还可以根据喜好注册账号,起有趣的网名,不必用自己的真名作为账号,但这个账号是与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码绑定在一起的,能够在后台反映每个用户的真实身份。
资料链接(www.xing528.com)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认为,不少人之所以喜欢实名制的Facebook,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搜索真实姓名寻找朋友,“当人们厌烦了不真实的‘虚拟社交’之后,Facebook邀请网民们注册自己的真名,填写真实的学校、工作信息,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温暖的现实生活的怀抱”。对于外界针对实名制的批评,扎克伯格回应说:“互联网世界中已经存在了太多太多的虚拟社区,在那里网民们可以彻底抛掉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现实生活,投入到虚拟的狂欢中。”
中国政府推广网络实名制
这些信息如此袒露,人们不免会担心自己的隐私安全。如果虚拟空间里的身份被恶意攻击,那么真实生活中的家庭住址、通信录、地理位置、银行存款、个人私密照片、通话记录等信息,是不是就会完全没有保障,随时可能泄露呢?一旦社交网站存在技术漏洞,会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用户信息泄露现象呢?当我们面临信息被盗窃的情形时,该怎么应对呢?后面我们会讨论到这些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