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否设想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的日常沟通是怎样的?
资料链接
有一种发明于19世纪、流行于20世纪的沟通方式,现在已经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叫作“电报”。电报是最早用电的方式来传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进行传输。
在人类使用电波发送讯息之前的漫长年代里,长途通信的主要方法包括驿送、信鸽、信狗,以及烽烟等。驿送是由专门负责的人员,乘坐马匹,接力将书信送到目的地。建立一个可靠及快速的驿送系统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网,然后配备合适的驿站设施,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便不大可行。使用信鸽、信狗通信,可靠性低,而且受天气、路径所限。另一类通信方法是使用烽烟或摆臂式灯号等肉眼可见的讯号,以接力方法来传讯。这种方法同样成本高昂,而且易受天气、地形影响。在发明电报以前,只有最重要的消息才会被传送,而且其速度之慢,在今日看来,是难以忍受的。
我们写信,用文字符号传达信息。书信来回的周期,通常由两地之间的交通状况所决定,最快也要两三天,如果是跨国信件,可能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了。书信的通信费用是按照通信距离、交通方式和信件重量来计算的,寄得越远、信件越厚,邮费就越贵,选择航空邮寄比普通平邮更贵。因为书信来往的节奏慢,频率也不算高,人们需要在书信中尽可能精炼地传达更多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纸短情长”。
打电话是效率比较高的沟通方式,可以实现一对一的直接交流,省去了延时等待的时间。尤其是手机(移动电话)普及以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拨打电话,不再受固定电话线的限制。电话的通信费用通常是以分钟为单位来计算的,所以在早期电话费比较贵的时候,人们得“争分夺秒”地说话。电话最大的进步在于,我们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器官真实“感觉”到信息了,所以当我们与亲人、朋友打电话的时候,总是能够在彼此的声音中获得轻松、亲切的感受,不知不觉会聊得很久,“煲”起“电话粥”来。
移动电话的变迁(www.xing528.com)
几乎每一次通信技术的进步,都能得到人们热情的拥抱。我们发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领人类摆脱越来越多的现实局限,获得越来越多的交流自由。
在网络空间里,人们跨越了时间的局限。信息既可以瞬时抵达,也可以通过“时光机”等软件程序实现定时发送,人们完全可以自由控制信息发送和抵达的时间。哪怕身处不同时区,只要我们同时在线,就可以自由交流。
互联网让人们成功跨越了空间的局限。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信息就可以跨越千山万水,通畅抵达。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人们通过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网络购物平台兴盛以来,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频密起来,城市居民可以直接在线购买原生态农产品,农民也可以方便地购买到生活用品,这种信息沟通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人们期待跨越认知的局限。网络空间为信息互动提供了无限可能,过去看起来很不现实的想法,在网络中有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机遇。比如写作在过去是一项非常庄重而艰难的事业,人们通常需要经历漫长而孤独的写作过程。作品寄出后如果能够得到编辑的肯定,得以出版或发表,作者才能有机会与读者实现认知交流。对于作者来说,如果能收到读者来信,获得来自读者的反馈(无论是赞赏还是中肯的批评),都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不过网络时代的写作就完全不同了,人们可以在业余时间写作,随时发表在博客、论坛等网络空间中,并且在不断与读者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写作。只要你愿意,写作不再是孤独的事。
网络正在引领人类获得越来越多的力量,穿越时空,交汇认知。不过自由总是相对存在的,网络带来的自由也不是绝对自由。现实的局限并不会完全消失,就像人类至今仍然生活在地球上,受着万有引力的牵制。
有人认为,网络甚至还为人们新增了一些限制。例如移动手机的各种程序,随时随地都在收集我们的位置信息、行动数据,这些信息被汇集成为大数据,得以分析和处理。只要我们随身携带了手机,就处于一张无形的“天网”之中。今天如果人们想去一个完全没有网络、没有信息的地方,恐怕要走到十分偏僻之处才行——到底要多偏僻才可以呢?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300米的珠峰南坡大本营,可以通过手机4G或Wi-Fi高速上网,2017年尼泊尔政府则宣布将在喜马拉雅多个地点实现免费Wi-Fi覆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