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性教育史、教育影像史与大众教育拨款的研究成果

女性教育史、教育影像史与大众教育拨款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SCHE40于8月28日并行召开了三个会前工作坊,分别是关于女子教育史、教育影像史及大众教育拨款的议题。“女性教育史”工作坊全称是“女性特质范式改变:女子教育历史的演变”。这次工作坊,不但明确提出“教育影像史”,并重点围绕如何确保“图片文件”史料在教育史研究的效度与信度展开讨论。该工作坊从“教育事业拨款、国家建构与权力关系”“教育拨款与民主愿望”“教育拨款与政策”“现实分析”四个子议题分时段进行了集中研讨。

女性教育史、教育影像史与大众教育拨款的研究成果

ISCHE40于8月28日并行召开了三个会前工作坊(Pre-conference workshop),分别是关于女子教育史、教育影像史及大众教育拨款的议题。

“女性教育史”工作坊全称是“女性特质范式改变:女子教育历史的演变”。该工作坊的召集人为目前西方教育史学界女性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蒂姆·艾伦德。当前,近代以来模式化的女性特质在家庭、社区、宗教团体等重要教育空间中悄然解构。与此同时,国际上教育史学家们试图打破线性史观分析范式,以拓展教育史研究领域。蒂姆以及其他一些女性教育研究者认为,认识到女性特质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变的事实,可以打破“女性特质”这一概念的同质化,具有“教育”特性的空间将被拓展,而不是局限于教室、校园等。这将有助于探索线性史观之外的历史分析模式,教育史研究将极大丰富起来。

这次“女性教育史”会前工作坊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1)在摆脱青春女性身体美学的情况下,中年男性与女性如何继续在学习中用这种身体美学指导自我学习;(2)教室里的日常直观体验,包括触觉、嗅觉、视觉及噪音,如何塑造女性特质;(3)医学话语如何渗透到正式与非正式教育中,从而在女性从女童到老年的不同生命阶段,照顾到她们各个生命阶段的特质;(4)同男性范式发生联系的女权主义理论,如何复杂化正式与非正式教育的界限。来自不同国家与大学的8名学者就上述议题从不同角度做了专题报告,同与会的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www.xing528.com)

“教育影像史”工作坊全称为“图像资料与教育影像史的出现”。这是ISCHE历史上第三场关于“影像史”的探讨。2017年,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第39届年会(ISCHE 39),有三场会前工作坊,其中有两场都在探讨“影像史”与教育史研究的关系。此次柏林会议“影像史”工作坊,可以视为ISCHE39的一种延续与深化。事实上,无论是工作坊名称,还是议题,也都表明这一点。这次工作坊,不但明确提出“教育影像史”,并重点围绕如何确保“图片文件”史料在教育史研究的效度与信度展开讨论。召集者认为,“图片文件”史料的使用,至少应进行四个层面的考究,包括图片对现实的刻画、图片来源、图片的使用目的及图片使用产生的影响。工作坊围绕着下述问题展开探讨:教育史研究中使用“图片史料”,是否存在前提性条件?已有的数据库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满足研究需要?不同的数据库资料提供给我们什么,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库?在综合分析方面,不同数据库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这些数据库是否满足教育影像史研究的需要?如若不能,是否有其他解决途径?以上述问题为核心,参会者详细讨论了教育影像史研究中“图片史料”的运用问题。

“大众教育拨款”工作坊的全称为“大众教育拨款:国际视野中下的模式、政策及争论”。该工作坊从“教育事业拨款、国家建构与权力关系”“教育拨款与民主愿望”“教育拨款与政策”“现实分析”四个子议题分时段进行了集中研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