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登堡印刷机:15世纪掀起印刷技术时代

古登堡印刷机:15世纪掀起印刷技术时代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世纪中叶,随着古登堡印刷机的发明,西欧进入了印刷技术时代。印刷技术的媒介技术特征是:采用字母文字,作为记录和表达的符号体系。印刷技术在欧洲营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传播图景:人若想读,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机印书;人若想写,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人造纸。第一本被印刷出来的图书是拉丁文版的古登堡《圣经》。印刷技术带来了新的数据采集、表达和传播方式,促进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

古登堡印刷机:15世纪掀起印刷技术时代

15世纪中叶,随着古登堡印刷机的发明,西欧进入了印刷技术时代。印刷技术的媒介技术特征是:(1)采用字母文字,作为记录和表达的符号体系。早期主要使用拉丁语;后来,随着通俗语图书和报纸的发展,逐渐转向了英语法语德语等民族语言文字。(2)人造纸替代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3)使用古登堡活字印刷机出版图书,可以快速复制出大量图书。不仅图片精准不差,而且每一个字都出现在同一位置。后来更是出现了页码、目录和索引等新的要素,图书逐渐变成今天看到的样子。

印刷技术在欧洲营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传播图景:人若想读,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机印书;人若想写,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人造纸。报纸、期刊等连续、快速出版物的发展,让当时一个具有阅读能力的欧洲人,一年获得的“信息总量”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一生可能获得的“信息量”。印刷技术一扫中世纪欧洲的沉闷气氛,营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传播生态图景,为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地理大发现、启蒙运动等,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条件。

第一本被印刷出来的图书是拉丁文版的古登堡《圣经》。很快,其他的印刷商也开始出版各种语言文本的《圣经》。据丹尼尔-罗普斯估算,从印刷机发明到1520年,“拉丁文《圣经》出了156个版本,德语译本出了17种,还不算手抄本,估计……超过了一百种”。[59]在短时间内不同羊皮手稿的大量、密集出版,把手工抄写中的讹误、错漏、矛盾同时呈现在读者面前,大大影响了《圣经》的神圣性。在挖掘和翻译“古三语”《圣经》的过程中,产生了字典、词典等大部头工具书。在翻译出版多种语言《圣经》的过程中,积累了各语言的“字钉”,为后来报纸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报纸的出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异步、“同时”、持续接受信息的大众传播形式,为民族语言的诞生,以及民族国家等“想象的共同体”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教化”途径。

印刷技术带来了新的数据采集、表达和传播方式,促进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哥白尼生活在印刷时代,他不用像前辈天文学家那样,到处游学、搜集和抄写天文资料。他很容易搜集希腊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的观测资料,有大量的时间阅读和思考,并注释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艾萨克·牛顿通过购买和从图书馆借阅的方式,收集了从欧几里得笛卡尔的全部数学书籍,通过读书自学,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创立了微积分[60]

机印地图完美诠释了精准印刷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在手工抄写时代,地图在一次次重复抄写中逐渐变形,失去了导航的作用。印刷机出现以后,印刷商四处搜罗古代地图并大量出版。这些版本顺序混乱、讹误百出的中世纪地图出版以后,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引起了关于读“自然之书”还是读“文字之书”的大争论。然而,机器印刷的快速连续出版模式为修正错误、收集更全面的地理信息,提供了一种新机制。1492年,哥伦布出发的时候,还是拿着托勒密绘制的旧地图。16世纪以后,奥特利乌斯、约翰·布劳和洪第乌斯的印刷所变成了大航海时代“世界级的搜集整理资料的中心”。奥特利乌斯恳请读者提供批评和建议,并补充《世界地图集》未覆盖的区域。“《世界地图集》很快就重印了几次。……不到三年,他就收到许多新地图,于是他增加了17幅地图作为附录,稍后又将这些新图融入《世界地图集》。”[61]依靠快速大批量出版和持续反馈(把最新地理发现汇集到一张“地图上”),人类终于拥有了一张完整、清晰的世界地图。机印地图对于明确世界各地的边界、统一地名、增强人们的边界意识,[62]提供了清晰、准确、一致的信息。(www.xing528.com)

17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定期、连续出版的学术期刊[63],这种连续出版物把分散的科学家连在一起,建立起持续的分享、交流机制,使分散的学术精英能够相互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另一个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不是再次重复),这大大加快了新知识、新发明的创新和扩散速度。近代以来,进化论的提出,无线电、电报、电话等新发明,几乎都是由两位或两个团队的科学家同时完成的,由此证明由报纸、期刊等连续出版物所营造的“思想市场”对创新的重要意义。

机印书的大量涌现生发了一种新的学习场景:一个人向一本不会说话的书学习,而书不会动态回应学生的问题,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学习场景,彼得·拉米斯提出一切“学科”的教材的范式:首先是冷冰冰的学科定义和分类,由此再引导出进一步的定义和分类,直到该学科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解剖殆尽,处理完毕。[64]教科书开宗明义,告诉读者“我”只谈“这个定义的问题”,至于其他问题,请阅读其他的书。久而久之,知识被分门别类地分派进不同的图书和学科,形成了复杂的专业分工和“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老师和学生人人都有一本标准化的教科书,老师和学生人人都有充足的人造纸和教科书这两个条件,此乃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得以出现的前提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