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史学:口头传播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史学:口头传播对教育的制约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口传时代的社会传播图景:同时在场,开口即逝,“记录(记忆)”不准确,内容再次复述时会走样。带有韵律的吟诵诗歌,就是一种辅助记忆手段,它是口传时代主要的表达体裁。[46]口传时代主要的社会传播媒体就是吟诵诗人的演唱。吟诵诗歌在一次次口头传播过程中,逐渐失真。口传媒介所建构的这一社会传播图景、知识生产图景,对于当时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组织构成了明显的制约。

教育史学:口头传播对教育的制约

口传时代的媒介技术特征:(1)依赖人的声带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声波组合而成的语音符号,作为记录和表达的符号体系;(2)依靠人脑记忆;(3)依靠师徒口承心授复制内容,形成多于一个的“副本”,进行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口传时代的社会传播图景:同时在场,开口即逝,“记录(记忆)”不准确,内容再次复述时会走样。

口语修辞首要的目标是避免遗忘。带有韵律的吟诵诗歌,就是一种辅助记忆手段,它是口传时代主要的表达体裁。荷马这类吟诵诗人掌握的技艺就是用一些“固定的反复使用的套语”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装配成诗歌。[46]口传时代主要的社会传播媒体就是吟诵诗人的演唱。古希腊罗马盛行的口语演讲——严谨的、带有理性色彩的口头表达,已经是文字和书写出现以后的事情了。

口语不支持远距离传播,因为“口信”很难像书信那样被“封装在信封里”,依靠信使进行远距离异地传送。在“十里不同音”的口语时代,以记忆和口语作为信息传播工具,就像传话游戏那样,传不了几次,信息就已面目全非。这样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决定了当时的人类社会还处于“休戚与共的小部落”状态,没有形成“巨大而复杂交往关系的”社会。[47](www.xing528.com)

口头吟诵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作品、[48]最早的历史记录,也是最早的识字课本[49],然而,它也是一种不可靠的记录手段。吟诵诗歌在一次次口头传播过程中,逐渐失真。原本对事实的记录,逐渐变成故事,后来又变成神话。以至于文艺复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相信神话所描述的是真实的事情。一直到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按照《荷马史诗》提供的线索发掘出特洛伊古城的时候,人们才发现那些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竟然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实。

口传媒介所建构的这一社会传播图景、知识生产图景,对于当时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组织构成了明显的制约。那时候活着的人,对世界最大限度的了解就是其身处的小部落和小环境。教育主要是家庭内部的生存培训,吟诵诗人不定期地在聚会中吟唱,就是最早的公共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