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同时期的教育史家的多元文化主题是有程度差别和价值立场差异的,以卡伯莱、克雷明与斯普林为主要代表,深入分析他们的代表作《美国公立教育》《美国教育》与《美国学校》,可以清晰地发现他们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教育史故事。从卡伯莱、克雷明到斯普林,依稀可见美国教育通史书写对于族群问题的日渐关注以及其中价值立场更趋宽容与平等的印迹。诚如斯普林所指出的那样,教科书中的颜色改善并不能与社会现实境遇直接画等号,但教育史的书写可以为美国社会的族群关系作出特殊的贡献。多元文化主题的持续关注与继续深化需要教育史学家的认真对待。以族群关系与种族问题为中心的多元文化主题,就教育史学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这个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为教育史学开辟出新的知识空间与学术领地。研究教育史上的族群关系与种族问题,可以细化和深化教育史认知,更好地理解教育与历史。当代教育史学在身处困境、面临挑战之际,也在不断寻求突围之策,各种新的主题研究不时涌现。与女性教育史、城市教育史、家庭教育史等各种新的主题与领域研究相似,教育史学的多元文化主题呼唤对教育史上各种族群的历史研究。西方移民国家兴起的少数族裔研究与教育史学的多元文化主题直接相关。
多元文化已成为教育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只是一个国别个案。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多民族多族群的国家与地区都应推进与加强教育史学的多元文化研究与反思,但并不排斥教育史学其他主题的共存。美国教育史学亦是如此。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多元文化视角有“角度”的大小之分,因为“一个全面的多元文化还应该包括残疾人、妇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的视角”。[8]族群关系主题在本质上聚焦种族族群的多元文化视角,相对于全面、广义的多元文化视角而言,是一种狭义的视角。但多元文化首先发轫于种族族群问题,而后才推而广到残疾人、妇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等群体。至于多元文化视角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什么样的宽窄程度的多元文化视角才是最为合适的,则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教育史学研究在接受多元文化视角的同时,也应对其他视角保持开放,保持一种更为谦虚的心境。(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