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保罗·孟禄、克伯雷、西蒙·劳里(Simon Laurie)等学者的带领下,教育学学科在英国、美国等国家先后实现了制度化。[17]在新兴的教育学学科中,教育史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这些研究大部分服务于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因此大多局限于中小学教育史,但同时也出现了一部分大学史研究。在孟禄指导或参与指导的学生当中,埃德温·布卢米的博士论文《大学入学要求的批判性分析与历史分析》(1902)、路易斯-斯诺的博士论文《美国的学院课程》(1903),保罗·埃布尔森的博士论文《自由七艺:对中世纪文化的一项研究》(1906)、威廉·福斯特的《美国本科学院课程的管理》(1911)、杰西·西尔斯的博士论文《美国高等教育史中的慈善事业》(1918)均属于大学史研究,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启发了很多后来者。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唐纳德·托克斯布里于193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美国内战前学院和大学的创建》。这几本著作至今仍然被学界所引用。[18]其中,《美国高等教育史中的慈善事业》一书在1990年再版,大学史研究的权威学者罗杰·盖格在再版序言中高度肯定该书的学术价值:“在两代人以后,读者仍然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获得教益”。
但在很多人眼中,大学史研究在教育研究界尚不是一个可以投入终生的事业,埃德温·布卢米、保罗·埃布尔森、路易斯-斯诺和威廉·福斯特以及杰西·西尔斯后来都没有继续从事大学史方面的研究。
与教育史学科在教育院系的初步制度化对大学史研究形成推动相比,20世纪20至40年代,历史院系的研究者对大学史的关注进入一个相对沉寂的阶段,对大学史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系教师主要来自中世纪史和科学史领域,代表作包括查尔斯·哈斯金斯的《大学的兴起》(1923)和斯蒂芬·德尔塞Stephen D’Irsay的《法国与欧洲大学:从起源到当代的历史》(1933)[19]。在历史研究领域,中世纪史学者最早介入大学史研究,此后大学史研究一直是该领域一个比较专门的研究方向。(www.xing528.com)
为庆祝哈佛大学建校300周年庆典,历史学家莫里森先后写就了《哈佛学院的创建》(1935)和《哈佛大学三百年:1636—1936》(1936)两本著作,这代表了当时院校史研究的最高水准。德国学者格茨·冯·赛勒在哥廷根大学200年校庆之际出版的《哥廷根大学史:1737—1937》[20]和意大利学者奎多·扎卡尼尼于1930年出版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博洛尼亚大学》[21]也是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著作。但总体而言,20世纪前40年,大学史研究是一个相对不活跃的领域。
20世纪前40年大学史研究领域之所以进入一个相对沉寂的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言,大学史研究在历史系尚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分支,博士生选择大学史研究方面的题目会在学术职业发展上冒很大的风险。在保罗·孟禄和克伯雷等人的引领下,教育史研究在20世纪前30年兴旺一时,但当时的教育史研究主要服务于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培养,并未重点关注大学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