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市产业空间变迁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北京市产业空间变迁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1979年,北京重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63.7%,居全国第二,成为重工业占主导的城市。图21982—1991年北京市旧城工业用地对比图[3]2004年之后,城市中心区产业空间的大规模开发时期基本结束,代之以“退二进三”“选择性”更新优化功能布局,工业用地性质与用途得以缓慢地转型更迭。

北京市产业空间变迁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1.1 建国后的北京市产业空间特征

20世纪50年代《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将城市发展目标定位莫斯科型的大工业城市。此后几十年里,北京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布局,从1959年工业用地方案来看,主要的工业用地新增主要布局在通惠河南北两岸、石景山首钢地区、西北部西苑-清河、东北部酒仙桥地区以及南郊-丰台几个地区,形成了包括东郊棉纺织区、东北郊电子工业区、东南郊机械和化工区、西郊冶金和机械重工业区的工业布局。

1949—1979年间,工业增长成为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城市工业用地遍地开花,旧城增建了大小不一的工程,其中南部外城较为空旷的地带也新建了很多工厂企业,规模较内城工厂为大,外城沿东西城墙的农业用地被完全利用,旧城内的居住用地内也生长出不少工业用地,兴建了一大批街道工厂,这些工厂的规模较小,多是见缝插针盖房,主要从事轻工业加工,总面积不太大,但是对旧城的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形成了较大影响,形成了工业居住混杂的用地特点[2]

1950年北京市政府发出布告,规定新建工厂一般应设在东郊工业区的原则,并在规划的引导下有序建设,形成以朝阳区为主的东郊工业用地集中区域。到1979年,北京重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63.7%,居全国第二,成为重工业占主导的城市(图1,表1)。完成了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的转变,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图1 1956年北京城市工业用地布局

表1 北京市工业规划用地分布 (单位:平方公里)

续表

资料来源:《北京城市规划志》-北京市总体规划方案

1.2 20世纪80年代后的北京市产业空间调整(www.xing528.com)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定位的调整,北京作为首都,不再强调工业,逐步加强政治文化科技以及国际交往等方面的地位(表2),以国贸中心建设为先河开启工业区腾退更新。尤其是二环以内大量工业用地腾退,少量保存下来的工业用地零散地分布在城市内部(图2),其中长安街以南留存的工业用地多于北部地区,对工业用地的改造也明显晚于北部地区。

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彻底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向,立足服务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要求,不再发展重工业,着重发展高精尖、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食品、电子、轻工等特色工业,对市内污染较为严重的、侵占城市绿地、文物古迹和学校的工厂,全部采取了搬迁疏散措施。1984年以后,政策允许工厂转让旧厂址以获得搬迁补偿费,加快了工业的向外搬迁。通过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市区内大量工业用地发生了功能更新,如图2所示,1991年二环以内工业用地面积大幅度缩小,遗留下来的工业空间面积小、分布零散。

图2 1982—1991年北京市旧城工业用地对比图[3]

2004年之后,城市中心区产业空间的大规模开发时期基本结束,代之以“退二进三”“选择性”更新优化功能布局,工业用地性质与用途得以缓慢地转型更迭。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兴起,部分富含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的工业遗产开始为文化创意产业所用,形成了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

表2 历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定位

新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出台后,新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更为明确清晰。全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实施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有效治理“大城市病”,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在“减量”背景下如何“再发展”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现阶段北京发展的核心是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功能改变、增量控制、存量优化,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以城市功能“量”的减法,换来发展势能“质”的提升,从而实现北京城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区,北京中心城区伴随减量背景下的产业提升,存量土地的功能转变更是疏解整治的基础条件和关键抓手。而“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大量遗留的工业用地成为盘活存量土地的重点。

北京最新版的总体规划指出,到2020年北京的工业用地减量有80平方公里,到2035年工业用地的减量还有163平方公里,加起来有240多平方公里。这些老旧的工业资源正在通过功能的转变,实现资源的转变,从原来的工业生产的资源转变成了文化资源,转变成了城市的特色,这些城市的新特色和新资源,正在为我们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着新的动力。

目前,存量工业用地继续纳入北京市整体供地计划中,一般有三种转变方向:一、用地性质转变为居住用地,用作保障性住房建设;二、用地性质不变,作为文化创意园区、产业园区和创客空间等方面改造;三、用地性质转变为绿地,用作生态建设与城市休闲功能使用。其中,后两者与北京疏解政策相符,是现阶段的主要功能转变方向,特别是大量老厂旧厂纷纷向创意产业园方向发展,大量文创科技产业依托原有工业用地发展壮大,在实现空间产业化转型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文化旅游的新载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