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1年北京旅游景区发展状况全面分析

2021年北京旅游景区发展状况全面分析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在总量上减少了12家,高A级景区数量增加,景区等级结构更加优化,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没有改变。自2011年至2018年,北京市旅游景区接待人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63%。2018年北京市旅游景区入境游客量为753万人次,较2017年增长了3.0%,这是北京市旅游景区入境游客量自2012年以来第一次实现正的增长。

2021年北京旅游景区发展状况全面分析

2.1 景区数量与结构分析

2018年,北京市共有A级景区(点)241家[2],其中5A级8家,分别是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十三陵、八达岭长城风景名胜区、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慕田峪长城,4A级75家,3A级113家,2A级40家,1A级5家。从景区数量上看,2018年北京市3A级及以下的景区减少了16家,其中3A级景区减少了9家,2A级景区减少了5家,1A级景区减少了2家。4A级景区增加了4家。2018年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在总量上减少了12家,高A级景区数量增加,景区等级结构更加优化,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没有改变。

2.1.1 景区数量总体分析

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为依据,如表1所示,2018年,北京市A级景区总量出现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减少,由2017年的253家减少至2018年的241家,减少4.7%。

表1 2011—2018年北京A级景区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如表2、图1所示,在等级数量上,自2012年以来,5A级景区数量一直保持在8家,数量稳定;4A级景区的数量在2013年、2018年都增加了4家,2014年增加了5家,2017年减少了1家;3A级景区数量占比最高,在2015至2017年之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2018年出现了下降的现象;2A级景区数量在2012年至2016年间小幅上升,在近两年,数量有所下降;1A级景区除了在2017年增加了2家外,自2011年以来数量一直在减少。

表2 2011—2018年北京A级景区等级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图1 2011—2018年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等级数量

2.1.2 景区数量等级结构分析

2018年,北京A级景区中依然是3A级景区数量最多,占北京市A级景区数量的47%,4A和2A级景区则分别占北京市A级景区数量的31%和17%。而比例相对较少的分别为5A和1A,占比3%和2%。如图2所示,北京市A级景区等级分布依然呈明显的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特征。

图2 2018年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等级结构

2011年至2018年,北京A级景区始终具有“橄榄球”的结构特征,3A级景区一直占较大比重,其次为4A级与2A级景区,而5A级、1A级景区占比较少,质量等级结构总体趋于稳定。与2017年相比,2018年高A级景区占比增加,低A级景区占比下降,A级旅游景区等级结构更加优化。

2.2 景区接待人数与客源地分析

如表3所示,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总体接待人数为3.11亿人次,较2017年增长2.4%。自2011年至2018年,北京市旅游景区接待人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63%。

2018年北京市旅游景区入境游客量为753万人次,较2017年增长了3.0%,这是北京市旅游景区入境游客量自2012年以来第一次实现正的增长。由图3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7年,北京市旅游景区入境游客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表3 2011—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接待人数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信息网

图3 2011—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接待人数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信息网

从图4可看出,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客源结构依然是以境内游客为主,占比98%,入境游客占比较小,仅为2%。境内游客中,外省市来京旅游人数18 976.2万人次,增长5.9%;北京市民在京游人数11 717万人次,增长2.5%。

图4 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境内、入境游客量结构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信息网(www.xing528.com)

2018年,北京市接待入境游客400.4万人次,增长2%。亚洲、欧洲、美洲一直是北京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从表4可以看出,各大洲来京人数除了非洲下降6.1%外,其余各洲的来京旅游人数均有所增长,其中美洲来京人数增加最多,同比增长了5.5%,其次是大洋洲,同比增长了2.4%,亚洲(含我国港澳台地区)增长了1.4%。

2018年,北京的前十五位客源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美国、日本和韩国一直是北京的前三大客源国,在去年的同比下降之后,今年实现了同比增长。在前十五位客源国家或地区中,2018年同比增长最多的分别是泰国和新加坡,实现了19.2%和10.2%的增长。同比下降最多的是来自印度和俄罗斯的游客,下降了10.3%和6.1%。

表4 各大洲来京旅游人数

资料来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表5 2018年赴北京旅游人数前15名的国家或地区

资料来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如表6与图5所示,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月度接待总人数在4月份出现小高峰,接待人数达到3078万人次,8月份达到顶峰,接待人数达3648.8万人次,在10月形成次高峰,接待人数达3557.2万人次;1月和12月接待游客量最低,分别为1333.9万人次和1500.3万人次,淡旺季明显。与2017年同期相比,6月、9月、10月和12月接待人数有较高的增长,分别增长了10.7%、21.4%、18.6%和10.6%,而1月、3月和4月接待人数分别下降了17.0%、6.3%和11.9%。

北京旅游景区接待境外人数月度淡旺季变化和接待总人数的淡旺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8月和10月接待境外游客最多,分别达77万人次和102.0万人次;1月、12月接待境外游客最少,仅有30.1万人次和34.4万人次。与2017年同期相比,接待境外人数除1月和12月有所下降,其余月度均呈增长趋势,尤以5月、7月、9月增长较明显。

总体来看,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月度接待量具有较明显的淡旺季特征,4月、8月、10月为旺季,1月、12月为淡季。

表6 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月度接待人数情况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5 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月度接待人数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2.3 旅游景区收入分析

如表7、图6所示,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收入达86.79亿元,同比增长4.9%,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其中,门票收入达50.32亿元,占58%,所占比重较2017年的60%有所下降,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但仍然是景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景区收入仍存在门票依赖;其次为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指旅游区(点)各项经营业务的收入中扣除门票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以外的场租、娱乐等项收入,占景区收入39%,较2017年的36%有所增加;商品销售收入为2.99亿元,仅占3%。与2017年相比,商品销售收入下降0.2%,比重有所下降;其他收入增长10.8%,增速放缓;门票收入虽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仅为1.6%。整体来看,2018年景区的总收入、门票收入和其他收入保持历年来的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都有所放缓;景区的商品销售收入自2013年以来又一次出现下降现象;门票收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非门票收入增量显著,占比有所提升,北京市核心景区正逐步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景区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

表7 2012—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6 2018年北京旅游景区收入结构

景区收入结构的变革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旅游行业的落实。我国一直致力于促进景区转型,摆脱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的情况。2018年3月起,我国重点国有景区降低了门票价格,北京市核心景区门票收入比重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门票价格的下调。北京市核心景区门票收入占比下降,体现了北京市旅游市场正在不断调整供给端,以满足消费端的多元化需求。

2.4 旅游景区投资分析

2018年1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引导旅游投资,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建立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协作新机制。在旅游景区投资中,跨界投资趋势明显,地产煤炭等传统行业巨头纷纷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城、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等项目,BAT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以多种方式介入旅游业。PPP(公私合营)、ABS(资产证券化)、IIF(产业投资基金)是旅游产业投资的新模式。资本作为重要纽带,将对重组旅游产业运营链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文旅融合新模式及“旅游+”板块,值得业界关注,如北京山海文旅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进行合作签约,是“旅游+金融”模式的实践。

根据新旅界研究院发布的《2018文旅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2018年,追踪到的全年投融资事件为295起,投融资总金额为1.37万亿元。首先,目的地资源端的文旅特色小镇和文旅综合体项目数量最多,占全部投融资事件数量的43.7%,投资规模合计达到1.27万亿元,占总金额的比例为92.53%。其次,产业服务端的产业运营管理、其他产业服务和智慧旅游类项目投资热度相对较高,投融资事件达到26起、17起和16起。自然和人文景区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5起,披露的投融资总额为348.23亿元。从投资情况来看,新投资景区以自然型为主,四川、浙江等地新建景区项目较多。从融资情况来看,ABS、ABN等融资方式开始受到景区青睐,2018年瘦西湖通过ABN方式获得22亿元融资。从景区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提质升级、智慧景区建设将是景区未来发展的重点。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北京市在2012年设立了北京旅游发展基金,遵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现了市场运作,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良性互动优化了北京旅游产业布局,推动了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截至2017年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5个,投资金额8.21亿元,全部处于旅游产业高端领域,其中1个项目已获利退出,投资收益率34.25%。通过基金投资,累计带动社会投资约150亿元,被投项目借助资本力量获得规模化、品牌化快速发展。旅游业金融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完善。[3]

此外,北京市还于2014年成立了全国首个旅游类融资担保体系——京郊旅游融资担保服务体系,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撬动金融资本重点投向在北京市行政范围内从事旅游项目建设、民俗旅游、观光旅游、旅游商品开发销售和旅游新业态经营等旅游产业全链条(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的项目主体,包括中小微企业、农村合作组织、民俗户、3A级及以下等级旅游景区,满足京郊旅游业众多从业者的融资需求,达到发展旅游、服务三农的目的。该体系推动了京郊旅游投资从政府直接投资向政府引导投资转变,是通过市场运作引入金融资本发展京郊旅游的创新尝试,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具体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