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综合举例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综合举例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3.40所示,作一直线MN与相叉直线AB和CD相交,并平行于直线EF。如图3.41所示,求作以AB为底,顶点C属于直线MN的等腰三角形ABC。图3.41作等腰△ABC③分别连接△a′b′c′,△abc,△ABC即为所求等腰三角形。图3.42作与已知平面距离为定长L的平行平面分析:仍用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法。如图3.42所示,假定所求平面P已作出,则相互平行的平面P和△ABC之间的任一垂线实长为L,故只要在这样的垂线取定长L。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综合举例

【例3.15】如图3.39(a)所示,过点K作一平面既与直线MN平行,又与平面ABC垂直。

图3.39 过点K作一平面既与直线MN平行又与平面ABC垂直

【解】分析:要求所作平面平行于直线MN,只需要保证该面包含一条平行于MN的直线;同时,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只需要保证其中包含另一平面的垂线。本题对平面的表达方式没有特殊限定,因此只需要过已知点K分别作满足上述条件的两条直线,以相交直线的形式表达的平面即为所求[图3.39(b)]。

作图:如图3.39(c)所示。

①过点K作直线KL∥MN。投影作图步骤为:分别过k′,k作k′l′∥m′n′,kl∥mn。

②过点K作直线KF⊥△ABC。投影作图步骤为:分别在平面ABC上取出水平线AD与正平线CE,分别过k′、k作k′f′⊥c′e′,kf⊥ad。

KL与KF所表达的平面即为所求。

检查、讨论:检查从略。此题只需要作出垂直于△ABC的直线的方向,并不需要求出准确的垂足位置,因此F点可以是垂线上任意一点。

【例3.16】如图3.40(a)所示,作一直线MN与相叉直线AB和CD相交,并平行于直线EF。

图3.40 作直线MN平行于直线EF并与两交叉直线AB、CD均相交

【解】分析:要求作直线MN平行于EF,且相叉直线AB、CD均相交。如果用轨迹分析法进行空间分析,先少考虑一个要求,与已知直线AB相交并和已知直线EF平行的直线的轨迹是一个包含AB且平行于EF的平面。同理,与已知直线CD相交并和已知直线EF平行的直线的轨迹是一个包含CD且平行于EF的平面。要同时满足这两条几何轨迹的要求,所求直线MN必为上述两平面的交线。EF已确定MN的方向,故只需求得属于交线的一个交点即可。所以,空间作图步骤为:过AB(或CD)作平面平行于EF(图中过点A作直线AL平行于EF,AL和AB所确定的平面平行于EF);再求此平面与另一直线CD的交点M;最后过N作MN平行于EF,交AB于N,MN为所求直线[图3.40(b)]。

作图:如图3.40(c)所示。

①过直线AB上点A作直线AL∥EF。分别过a′、a作a′l′∥e′f′,al∥ef。相交直线AB、AL确定的平面平行于EF。

②求CD与上述平面的交点M。含CD作正垂面R为辅助面,RV与c′d′重合,在V投影上直接确定辅助面R与上述平面交线的V投影1′2′,由1′2′求出12。12与cd的交点m即为点M的H投影,由m求出m′。

③过点M作直线MN∥EF。过m作mn∥ef,且交ab于n,再过m′作m′n′∥e′f′,且交a′b′于n′。作图时要注意nn′必须垂直于投影轴OX,MN(mn,m′n′)即为所求直线。

检查、讨论:检查从略。按空间分析,本题还有另一种作图方法,即过相叉直线AB、CD分别作平面平行于直线EF,求出两平面的交线即得所求直线。此题和图3.38中过点E作一直线与两交叉直线AB、CD均相交一题属同一类型,思路相同。只是限定所求直线不同,一个是通过同一点,而另一个是平行于同一直线。

【例3.17】如图3.41(a)所示,求作以AB为底,顶点C属于直线MN的等腰三角形ABC。(www.xing528.com)

【解】分析:用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法进行分析。如图3.41(b)所示,如果等腰△ABC已作出,其顶点C既属于AB的中垂面,又属于直线MN,所以顶点C必为AB的中垂面与MN的交点。

作图:如图3.41(c)所示。

①作AB的中垂面P。过中点D分别作与AB垂直的正平线DⅠ和水平线DⅡ,所确定的平面P为AB的中垂面。

②求MN与所作中垂面P的交点。为此,含MN作辅助正垂面Q,求辅助面Q与中垂面P的交线ⅠⅡ(1′2′,12)。12与mn的交点c即为等腰△ABC的顶点C的H投影,由c作出c′。

图3.41 作等腰△ABC

③分别连接△a′b′c′,△abc,△ABC即为所求等腰三角形。

检查、讨论:检查从略。此题要求还可能有其他说法,例如,求MN上一点C,使其到线段AB两端点A、B距离相等;求MN上一点C,使AB分别与CA、CB的夹角均相等;求作以AB为对角线,顶点C属于MN的菱形等,但其分析、作图均与本例相同。

【例3.18】如图3.42(a)所示,作一平面P,使其与△ABC平行,且距△ABC为定长L。

图3.42 作与已知平面距离为定长L的平行平面

【解】分析:仍用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法。如图3.42(b)所示,假定所求平面P已作出,则相互平行的平面P和△ABC之间的任一垂线实长为L,故只要在这样的垂线取定长L。例如,在过顶点A的垂线上AD=L,然后过点D作平面P平行于△ABC即可。

作图:如图3.42(c)所示。

①过点A作△ABC的垂线AK。先作属于△ABC的正平线AM和水平线AN,然后过a作ak⊥an,过a′作a′k′⊥a′m′,K点可以为垂线上的任意一点。

②在△ABC的垂线AK上取点D,使AD=L。先用直角三角形法求AK的实长,然后用定比确定D。最后确定d′、d,在AK的实长aK0上量取aD0=L,过D0作D0d∥K0k交ak于d,由d求出d′。

③过点D作平面P平行于△ABC(用相交直线表示较简单)。过d作de∥ab,df∥ac;再过d′作d′e′∥a′b′,d′f′∥a′c′,由DE(de,d′e′)和DF(df,d′f′)确定的平面P为平行于△ABC且距离为L的平面。

检查、讨论:检查从略。本题有两解,另一解在△ABC的另一侧距离为L处。另外,本题涉及一个重要的基本作图,即在一条定直线上利用定比确定所需要的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