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个体都“平等”地生活在这个复杂社会环境之中,其活动行为自然而然地与社会环境发生互动[10],朋友、学校、家庭等各个层面共同构建了一个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的社会网络,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行为。儿童青少年由于身体和认知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父母对于孩子活动行为支持的态度和行动表现会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身体活动行为,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环境之间可能始终都在发生着这种互动[11],进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意识。国外的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与父母的学历水平成反比[12],而经济收入较高的家庭,其子女身体活动水平却更低[13],可见经济收入、教育水平这些客观的家庭环境因素都“参与”到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养成过程之中。
确保子女的人身安全可能始终是父母为孩子“选择”日常活动的第一要素,这也导致了孩子被过度地“保护”在室内的安全环境之中,却可能错失了面对“危险”的自我成长的机会。由此可见,如果父母未能提供有效的身体活动支持环境,反而可能成了子女能否参与户外活动的障碍因素,从而共同培育了“大棚里”长大的一代人。Kalakanis的研究显示,身体活动水平较高的家长,其子女的身体活动水平也越高[14]。家长能否陪伴孩子一起进行运动锻炼,是影响他们形成自主运动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15],而父母对于身体活动的积极态度是引导和促进孩子良好运动习惯养成的助推剂。Heitzler[16]同时对美国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家长的5种积极认知和行为表现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①对于孩子参与团队运动的重要性有积极认识;②对于孩子课余时间进行运动锻炼的重要性有积极的认识;③自身对身体活动有深入的理解和坚持的信念;④能够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体育运动;⑤能够提供给孩子参与运动锻炼的交通便利。身体活动不足乃至相关的健康风险,从来都不是个体层面可以有效解决的问题,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庭支持性环境是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键所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