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考》王充三次撰集《论衡》说的形成,盖与《论衡》篇数的争论密切相关。《论衡》篇数的争论,源于史籍记载与王充自己的话之间的一个矛盾。《论衡》一书,从谢承《后汉书·王充传》开始,古今著录均为八十五篇,并无异辞(元韩性《<论衡>序》说王充“著《论衡》六十一篇”,当是误记)。但是,王充自己在《自纪篇》中却说“世无一卷,吾有百篇”,“吾书亦才出百”,虞翻也提到王充“著书垂藻,骆驿百篇”(《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这就引起了人们的不同的猜测与解释。四库馆臣首创《论衡》原本百余篇之说:“然则原书实百余篇,此本目录八十五篇,已非其旧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〇子部杂家类《论衡》提要)。刘盼遂《王充<论衡>篇数残佚考》、黄晖《论衡校释·自序》等张其说。其说大要以为,《论衡》原本有一百多篇,后佚去十五六篇,故今本《论衡》八十五篇为不全之本。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6]、蒋祖怡《<论衡>篇数考》[7]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王充的“吾书亦才出百”与史籍记载的《论衡》八十五篇并不矛盾,因为《自纪篇》原是王充所有著作的总序,故文中“吾书亦才出百”实包括王充其他各书而言(唯余嘉锡认为《养性》之书又在“百余篇”之外),《论衡》只是“吾书”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其他各书均已亡佚,而《论衡》则除《招致篇》外尚属完整。[8]我们倾向于同意余、蒋之说,认为《四库提要辨证》、《<论衡>篇数考》出而关于《论衡》篇数的史籍记载与《自纪篇》语的矛盾已获解决。在此,我想补充一条有利于余、蒋的《论衡》原本八十五篇说的材料。《书解篇》云:
或曰:“著作者思虑闲也,未必材知出异人也。居不幽,思不至。使著作之人,总众事之凡,典国境之职,汲汲忙忙,何暇著作?试使庸人积闲暇之思,亦能成篇八十数。”
所谓“成篇八十数”,即指《论衡》。当然,“八十数”不一定即八十五篇,因为作《书解篇》时,《自纪篇》肯定尚未作。然而,不管怎么说,这总是一个与今本《论衡》八十五篇最为接近的数目。这一条重要材料,讨论《论衡》篇数的学者好像尚未注意到,故在此拈出,以证成余、蒋之说。(www.xing528.com)
朱《考》提出王充三次撰集《论衡》说,当然赞成《论衡》原本百余篇说。也许,朱《考》的王充三次撰集《论衡》说的形成,本身即曾受《论衡》原本百余篇说的影响。朱《考》盖注意到“《论衡》篇以十数”与“吾书亦才出百”之间的矛盾,试图用王充三次撰集《论衡》说来解决这个矛盾。所以,朱《考》的赞成《论衡》原本百余篇说,与四库馆臣、刘盼遂、黄晖等是不完全一样的,也许可以说,是一种更精致的《论衡》原本百余篇说。然而,在解释原本百余篇之《论衡》为何到今天只剩八十五篇的原因时,朱《考》却一本黄晖《论衡校释·自序》的说法,相信《抱朴子》的记载,认为“定本《论衡》”因被或人从蔡邕处捉取数卷持去,故只剩了八十五篇。其实,《抱朴子》有关蔡邕入吴始得《论衡》的记载,只是小说家言,并不可信,我们将在第三编第一章《蔡邕入吴始得<论衡>说献疑》中讨论此事,故在此不予置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