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名学校之道:高质量办学是立名之本

知名学校之道:高质量办学是立名之本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观念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值得注意:名校的立名之本在于办学的高质量。众所周知,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名校应是严格遵守基础教育法规的典范。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不折不扣地贯彻《义务教育法》。这一方面直接违背《义务教育法》,另一方面也造成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竞争。

知名学校之道:高质量办学是立名之本

就目前的情况看,能被人们认定为知名学校的大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有悠久的校史、已经形成了相当高的知名度、至今保持着良好的社会信誉的学校。这类学校具有长期形成的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风格,有一代代名师和由这些名师带出的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有良好的生源和办学业绩。改革开放以来,它们在自身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又在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稳定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办出了新的特色,取得了新的成绩。第二类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批学校,其中有些是当时党、政、军高级干部的子弟学校,学校规格高,既具有较好的办学设施,又继承和发扬了老区的办学光荣传统;也有些是名牌大学的附属中学,地处人才密集区,有良好的办学文化氛围和生源,教育质量稳定地保持较高水平。上述两类学校在80年代都被确定为国家教委级、省(市、自治区)级或区(县)级重点中学,成为社会上众望所归的名牌学校。第三类是80年代崛起的一批学校。这些学校建校时间长短不一,或者由于国外、港台校友的资助,或者由于校办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形成了雄厚的办学经济实力,可谓财大气粗。于是,首先改变学校的外观,建造了漂亮的现代化校舍,购置了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而提高教师的待遇,稳定了原有的教师队伍,吸引了优秀的教师来校任教,从而使学校进入良性循环,赢得了社会信誉,跻身于名校的行列。与上述三类学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有些在建国前和50年代颇有名气的学校,由于学校场地、办学经费或其他因素的制约,教师流失,生源下降,教育质量每况愈下。

根据我国的国情,遵循我国的教育方针,依据基础教育的任务和使命,如何确立基础教育中知名学校的形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观念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值得注意:

名校的立名之本在于办学的高质量。众所周知,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一任务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国民平均素质能否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衡量一所名校的标准,不仅仅要看它有没有漂亮的校舍、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和奥赛金牌的多少(当然,这并非不重要),更要看它是否有现代教育观,是否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改革)的意识、举措,是否拥有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还要看它是否有良好的校风,是否有健康和谐、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一句话,要看它是否能从一切环节上体现出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人,这是一所名校办学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志。

名校应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排头兵、领头雁。我认为,名校应区别于个别的或极少数供外国人参观的“窗口校”,应具有一定的数量,应在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具有示范校、样板校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利于减少各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而不是加剧已有的不平衡,以至使名校成为一般学校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特别要防止在校舍建设上的无休止的攀比。我曾参观过欧洲十几个国家的中小学,它们都是当地的名校,教学质量上乘,但大都不追求校舍外观的豪华。(www.xing528.com)

名校应是严格遵守基础教育法规的典范。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不折不扣地贯彻《义务教育法》。有些学校利用较好的国有办学设施,利用名牌效应,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收取数万元的“赞助费”。这一方面直接违背《义务教育法》,另一方面也造成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竞争。这样的学校,难道也算是名校吗?

总之,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的需要出发,增强创名校的意识,必将促进基础教育领域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的形成,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要避免其负面效应,以保证基础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