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奇
在音乐界,曾经有个极端的说法:“中国没有真正的音乐评论。”这种说法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音乐批评事业的专业人士和业余人士来说无疑是非常残忍的。确实,相对于音乐学领域的其他学科(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史学等),音乐评论学科无论从学术成果还是从学科构建上都显得相对薄弱,缺乏学科积累、理论成果以及人才梯队的培养。
社会对音乐批评人才的需求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文化逐渐活跃而不断增加的,如各电台、电视台的音乐栏目大都需要音乐评论人才对现存的一些音乐事项、音乐活动等做一些客观公正的报道或评论。另外,一些刊物也专门开辟音乐批评学术领地,如《人民音乐》《音乐研究》等期刊每期都有专门的音乐评论板块,为我国音乐批评事业沿着健康轨道发展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学术平台,同时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需要一种精神的享受,而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载体,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无疑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然而,在面对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物象时,普通民众如何作出有益的选择,使自己的精神得以愉悦、情感得以升华,就需要音乐批评的正确指引,但我国的乐评市场并没有很好地担当起此一重任。(www.xing528.com)
在此情况下,音乐批评学科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学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首先需要的是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而当今音乐批评学方面的学术著作可谓是凤毛麟角,更何谈师资培养。近期,笔者有幸拜读了明言教授的《音乐批评学》一书,感觉如获至宝,此书真可谓是音乐批评学科建设的应时之作。
明言教授长期从事音乐批评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其代表性著作有《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音乐批评学》。代表性论文《应以开放意识关照“谭盾”现象》《音乐批评学刍议》《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学科的理论及历史问题》《“乐评人”现状的思考》等在学术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音乐批评学》一书全书立论新颖、结构严谨、论述流畅、例证翔实,可称为中国当代“音乐批评学”的开拓性著作。
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更多侧重于“论”,包括绪论、第一至第九章,论述的是音乐批评基础理论的各个基本方面;第二部分则是“史”,包括第十、十一章,勾勒出中西方音乐批评的历史脉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