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育的创新之路-音乐教育的行与思

音乐教育的创新之路-音乐教育的行与思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发展、人才的流动、环境的变化、老一辈民族音乐学家年龄的增长,贵州民族音乐学行业青年人才队伍的构建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青年学者群体的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领域、学术取向等诸多问题的明晰化对于贵州民族音乐学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田野工作,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

音乐教育的创新之路-音乐教育的行与思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发展、人才的流动、环境的变化、老一辈民族音乐学家年龄的增长,贵州民族音乐学行业青年人才队伍的构建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青年学者群体的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领域、学术取向等诸多问题的明晰化对于贵州民族音乐学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青年一代,如何继承好前辈的研究成果并使之为我辈所用,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是一个历史研究的过程,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深入了解是我们学术创新的基础。

在20世纪50—80年代,贵州各民族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还保持在一种相对原生的状态,与这些原生文化生态环境依附在一起的音乐文化事项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带来了大量可靠的信息。在这个时期取得的研究材料的基础上,贵州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团队团结奋战,先后完成了《侗族大歌》(肖家驹等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58)、《民族音乐概论》(古宗智参编,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课试用教材,1964)、《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张中笑、罗廷华,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1995)、《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贵州卷》(2003)、《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萃系列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等一系列鸿篇巨制,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入研读并继承的。

其次,对民族音乐学老一辈学人的走访应作为我们亟待开展的工作。

老一辈的民族音乐学者大都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他们经过几十年的学术探索,对自己研究的领域了如指掌。通过对他们的走访,能使我们迅速对贵州的民族音乐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更容易迅速捕捉到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现状,以利于我们更好更快地开展学术研究工作。(www.xing528.com)

再次,前辈学人的学术研究精神也是需要我们继承的。

“解放初期(1957年),在极端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在没有录音设备、照相器材的条件下,仅凭一架手风琴、一只半音口琴和一只跑表组织专业人员对侗族大歌进行采集,说明贵州的音乐工作者敬业、爱业,不计名利的钻研精神是何等的可贵。”[1]与此相比,我们当今的条件不知要好多少。然而,优越的环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滋生懒惰的情绪。采风变为了旅游观光、研究变成了泛泛而谈、向民间学习变为了视察般的走马观花……这对于需要扎实田野工作的民族音乐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辈学人学术研究的精神更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田野工作,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